年7月,广西医院内分泌科迎来了一位“特殊”的病友,他双脚散发出阵阵恶臭,周围10余米范围可闻及,问病史得知,何大爷是一位10余年糖友,于3月前因穿鞋导致右脚起黄豆大小水泡,未特殊治疗,后逐渐水泡破裂,自行用药酒及草药敷创面,但是仍脚伤不愈,逐渐演变成大面积溃疡流脓流血,部分肌腱外露及软组织坏死,伴恶臭,多次在外就诊治疗,但创面未见好转,且进行性加重。
入院时创面情况
患者入院后进行了四肢血管多普勒等检查,评估创面血供情况,并行局部清创换药,窦道引流,同时加强抗感染、改善下肢循环、抗凝、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嘱患者抬高患肢及减压,经1月余的积极治疗后,创面明显好转。
治疗后创面情况
四肢血管多普勒诊断系统用于评测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及供血情况,适用于外周动脉血管诊断。用于糖尿病足ABI(踝/臂指数)筛查,可以早期诊治、并提早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众所周知,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不仅治疗困难,且疗程长、花费大。目前我国糖尿病足发病率8.1%,截肢率27.3%,截肢后5年内死亡率40%,每20秒钟有一条腿由于糖尿病而丢掉,而且即使用最先进的技术,也有相当比例的患者保不住脚,导致截肢甚至死亡。因此目前国内外各大指南,包括我们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学组版《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都倡导糖尿病足病的关键是预防,防重于治。
什么样的鞋适合糖尿病患者?适合糖尿病患者穿的鞋,简言之,首要的是“温暖舒适”。详细说来,满足以下条件的鞋才适合糖尿病患者哦!
1、厚实平跟。以厚底平跟鞋为好,因为脚有足弓,太薄的鞋底和后跟容易造成足弓塌陷、平足且易跌倒,所以鞋后部要有一定的自然弧度,鞋底材料不能太重,最好有减震作用,因此应选择如橡胶、牛筋鞋底的鞋。
2、鞋头宽敞。有足够的空间让足趾伸展开,一般圆形鞋头较合适,而时下流行的尖头、方头鞋,前部的宽度和深度不够,难免挤压足趾,久之易导致拇外翻、足底老茧、脚趾鸡眼形成,造成脚变形。
3、深度足够。鞋帮要有深度足以容纳整只脚,鞋口不能太浅,使足暴露过多,增加损伤的机会。万一脚底出了问题,够深的鞋可以容纳能减压的厚鞋垫。
4、不露足趾。每逢夏日,不少患者忍不住要穿凉鞋。但是,足趾最好不要暴露在外,最好穿带孔的皮凉鞋或者包头的凉鞋。露趾凉鞋、人字拖最好不要穿,特别是外出时,因为在公共汽车等人多拥挤的场所,这样的鞋对脚没有保护作用,容易被别人踩踏、摩擦或碰伤。
5、透气良好。最好是天然面料,如棉、麻或优质软皮牛皮、羊皮;或者选用弹力合成纤维面料(莱卡),但一定要透气,不能“闷”。
6、鞋里平整。样式最好简洁大方,不要太复杂,用一整张皮做成的鞋就比那种有多处接缝的“包子鞋”要好;鞋内衬最好也是棉布或软皮质的,接缝很少或没有接缝,就可以减少足皮肤摩擦损伤的几率。
7、穿脱方便。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往往因为有一些并发症,使活动不便、手指灵活度减低,因此最好不要选择较复杂的系带鞋,而应采用无带松紧口的或带尼龙搭扣的鞋,这样方便脱卸和更换。
什么情况发生时需要警惕糖尿病足?1、脚部皮肤颜色改变。脚部皮肤的颜色可能会变的苍白,也可能会变成紫红色。2、脚部感觉变得迟钝。平时走路时像是踩在棉花上,也会出现感觉过敏,感觉脚被火烧、针刺甚至感觉有虫子在脚上爬。3、走路感觉疼痛,在休息之后可以恢复。走路的时候会感觉疼痛,休息一会之后可以恢复,情况严重的时候,行走很短的距离就会出现小腿和脚部的疼痛。4、关节出现变形的情况。脚明显变形,比如脚背肿了、前脚歪了、脚趾头伸不直了、以前正常的鞋子穿不进了或者一直磨脚。5、脚部皮肤变冷或者变热。脚部皮温冰冷,有时候两只脚的温度不一样。也会因为脚部出现感染,皮肤会发红发热。
由此可见,当脚部出现以上症状时,医院的内分泌科就诊;糖尿病患者应该穿厚底的且有一定生理坡度的休闲鞋、运动鞋或棉鞋,而不应穿细高跟鞋,样式宽松、脚舒适最重要,爱美的糖尿病女性患者千万不要贪图时髦漂亮,自己给自己“穿小鞋”。等到出现“老烂脚”,悔之晚矣!
图文来源
内分泌科龚俊
门诊预约方式
为方便广大市民朋友就诊咨询,我院已开通电话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