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星云中将的ldquo新银rdqu

广告联系QQ

顿星云中将的“新银”岁月

叶青松

思想决定“命运”走向。天上的星,天上的云,这是顿星云名字的内核。不奢望金命,有个银命就够了,这是顿新银名字的本意。国共第一次合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顿新银改名为顿星云。后来,顿星云成了共和国开国中将。那么,顿星云中将的“新银”岁月是这样一种生活状态呢?

父子两代躲债,两境界两结局

顿德明家生了一个男孩。生男孩的那一天是年2月8日。

顿德明的家住在湖北省石首县(今石首市)邹家剅口乡弓扒丈村(今新厂镇银海村)。顿德明十分高兴,给全村老小送去红红的鸡蛋报喜,顺便告诉大家,孩子的名字叫顿新银。顿德明说:“我们穷人不奢望金命,有个银命就够了。”

以名字奢望命运的好坏,终将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顿德明和顿新银这对父子,每逢年三十,面对的是躲债这一关。

富人过年,穷人过关。在弓扒丈村,躲债是穷人的“例行公事”。幸好弓扒丈村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菩萨面前是不准讨债的。实际上,地主为了继续重利盘剥,也不想让穷人还清债务。因此,每年的年三十,弓扒丈村村头天妃庙,总是穷人们躲债的好去处。年那年的大年三十,顿德明和往年一样,只好到天妃庙躲债。

这年的冬天,特别的寒冷,顿德明在天妃庙又冷又饥,受了风寒,染了重病,年初一回家后,就一病不起,不久命归西天,丢下年仅4岁的顿新银。顿新银和母亲相依为命。

穷苦的孩子早当家。顿新银6岁就下河摸鱼捞虾,7岁就上山放牛砍柴,14岁时就驾船运货。然而,顿新银和他的父亲一样,年那年的大年三十,还是要跑到天妃庙里去躲债。开始,顿新银觉得,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后来,顿新银问自己,地主不劳动,天天鸡肉鱼;穷人天天下地劳动,年年还躲债,这是为什么呢?

顿新银一直回答不了自己的问号。

年11月,中共石首中心县委成立,年3月,石首还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这时,顿新银终天明白了,游击队捉地主杀头,穷人就不用躲债了。

弓扒丈村风传说:“游击队人马彪汉,领头的是贺龙,旗画镰刀斧头,军号工农革命,是拯救穷人百姓的。”弓扒丈村的农民协会也由秘密转入半公开活动了。年夏,顿新银加入少先队,任中队长。

顿新银把中共新厂区区委书记刘在珍教的抗租、抗税道理,讲给村的人们听:“我们种田人,一年到头苦筋巴力做死人,交了租子,完了捐税,就剩下一把草。全家人老老少少,烂衣破裳,饿得见肋巴骨。我们再也不要交租了,再也不要交税了。”

地主们放出恶言:“种田交租,天经地义,抗租不交,菩萨也不容,定遭五雷轰顶!”还四处宣扬天妃庙里的菩萨托梦,限令把租谷交清,不然大祸临头,身家性命不保。

提起菩萨,穷人们还是有点怕。以往年关到,都是菩萨“保护”穷人!一时间,人心惶惶。

刘在珍对顿新银等少先队员们讲:“地主弄神弄鬼,假菩萨托梦,一定要煞煞他们的威风。”

顿新银说:“把地主捉来游街。”

刘在珍说:“捉是要捉的。现在要你们去办一桩难办的事,就是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个胆量?”

顿新银说:“你讲,有什么难办的事?”

刘在珍问:“你们怕不怕鬼?”

这时,少先队员们都不说话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刘在珍说:“其实呢,鬼是没有的,哪里有什么阴间地府呀!”

大家还是不说话。

刘在珍接着问:“你们有谁见过鬼来着?”

顿新银摇摇了头,说:“没看见过。”

刘在珍继续说:“神也是没有的,地主那么恶,怎么不得报应呢?你们的爷爷和老娘烧了几十年的香,敬了几十年的神,怎么老看不见有神明来保佑你们呢?”

顿新银似乎有所醒悟,说:“我晓得了,菩萨老爷也是老爷,他跟地主老财是穿一条裤子的!”

“你讲对了。那怎么办呢?”刘在珍高兴地问。

“抬出来游街!”

刘在珍说:“你们不要看菩萨不说话,可比活着的地主劣绅厉害多了,那是哑巴劣绅,专门吓唬穷人,跟财主一个鼻孔出气的!”

“打倒哑巴劣绅!”

少先队员们冲进庙里,把庙里的菩萨拖了出来,开始游街。人们开始吓得直念“阿弥陀佛”,后来见菩萨也没有降灾,渐渐胆子大了起来。刘在珍就在乡村宣传:“顿家两代庙里躲债,他父亲就是被地主老财和菩萨害死的。如今儿子砸了菩萨,反而一身轻了!”

年4月,游击队打开了石首县城,杀了国民党县长的老婆,打开大牢,解救出了被捉去的农会积极分子。抗捐、抗租、抗税一时间在乡间风起云涌起来。

石首县横堤镇驻着一个国民党的保安队,经常欺压百姓,无恶不作。为除掉这个保安队,刘在珍到弓扒丈村找到老五哥和顿新银叔侄俩商议,让顿新银叔侄俩先到横堤镇摸摸情况。顿新银扮作卖鱼的前往横堤镇,了解到镇上驻守的是荆州保安团一个中队,共有20多人。顿新银把这个情况报告了刘在珍。一天夜里,由顿新银带路,刘在珍带领游击队员悄悄来到横堤镇。顿新银在预定地点点燃鞭炮放在洋铁桶里当“机关枪”,噼里啪啦一阵响,游击队员趁机冲到保安队住处,大喊“缴枪不杀!”保安队早被“机关枪”吓破了胆,保安队的10多支枪就到了游击队员手里。

年农历元宵节刚过,刘在珍又给大家带来一个鼓舞人心的消息,上级指示从湖南南县经水路运来一批枪,指示他们前往接应,尔后在古丈堤起岸,再转到小河口游击队手中。沿江几个大镇都有保安队设卡盘查,一定要把枪运过来,又不要惊动保安队。刘在珍和老五哥几个人经过商量谋划,带着顿新银和几个人驾船赶往南县。

刘在珍带领老五哥、顿新银等人如约赶到接应地点,用一口棺材把枪装进去,一路吹吹打打、烧香引幡,守卫河防的团丁看到这阵势,真以为是死人出丧,一路放行。船在古丈堤起岸,连夜转运到小河口游击队。顿新银驾船“运枪”功不可没,经刘在珍批准,顿新银成为一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

2月底,石首县第一次工农兵贫民代表大会在袁家铺召开,正式成立石首县苏维埃政府。苏维埃政府号召青年踊跃当红军。18岁的顿新银主动要求参加红军。5月初,经区苏维埃政府的介绍,顿新银赶到沔阳。在沔阳峰口镇,顿新银参加了红军,被编入红六军第十六师四十六团一营二连当战士。

年7月1日,红六军攻占公安。4日,红四军军长贺龙率部队进至公安,与红六军在公安南平镇会师。随后,红四军改称红二军,与红六军组成红二军团,贺龙担任总指挥。7月下旬,部队由府场、峰口等地向东北挺进,相继扫除龙湾、熊口等据点。顿新银跟随部队,打击白极会、大刀会等地方反动武装,但总是得不到一支枪,看到别人背着枪的神气劲,好生羡慕。一天,顿新银问连长:“怎样才能得到一支枪?”

连长说:“你想要一杆枪,自己向白狗子手里去讨!”

顿新银很疑惑:“当红军了,还要从敌人手里夺枪武装自己?”

连长说:“革命就是靠自己,莫指望天下掉馅饼啊!”

顿新银记住了连长的话,心想:“我一定自己去缴支枪来!”

8月,部队在龙湾等地稍作休整后,以突然动作直扑沙洋镇。顿新银挥舞大刀,奋勇当先,眼睛盯着保安队团丁手中的枪,一边追杀,一边大声一喝:“缴枪不杀!”

顿新银的大喝声,吓得团丁抖抖擞擞举起手,嘴里讲:“枪给你,莫杀人!”

顿新银此时心里只想着枪,立即缴了团丁的枪。顿新银终于有了一支枪,可战斗结束后,顿新银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支土枪,战士们都叫它“独眼龙”,除了一根枪管外,还要带一个妇女洗衣服用的棒棰。每打一枪,就要用棒棰敲开扳机,重新装上子弹才能打。班长说:“这玩意儿比你年龄大。”尽管这样,顿新银还是很兴奋,总算有一支枪了,私底下管它叫“擂捶枪”。

当红二军团渡过襄河向东发展时,中共鄂西特委却命令红二军团向南攻打沙市。沙市,长江中游的重要商埠,西上三峡,可进入四川;南入洞庭,能进击湖南;北去汉口,则威胁中原,历来是军事重镇,如今是国民党在鄂西的统治中心。国民党军独立第十四旅两个团重兵防守,构筑了坚固的工事,扼守要地,以逸待劳。

9月5日,红二军团直扑沙市,强行攻城。打了一天一夜,没能打下沙市,红军伤亡多人,不得不撤出战斗,退至周老嘴一带整顿。

9月上旬,红二军团决定打石首。按照部署,顿新银随部队攻打石首西北的藕池口。战斗双方一接触,国民党军保安队就被打散了。顿新银和战友们一起猛追,一个团丁撞到顿新银跟前,顿新银大吼一声:“往哪里跑,缴枪不杀!”顺手就缴了这个团丁的枪,是一支“汉阳造”。

战斗结束,顿新银因为勇夺一支“汉阳造”当上了班长。连长说:“连队人人都像顿新银一样,打倒反动派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顿新银问:“这擂捶枪怎么办?”

连长大手一挥:“留给你们班的战士,让他们也去缴‘汉阳造’。”

接着,红二军团在普济观一带集结,决定攻打监利县城。

9月22日拂晓,红军分三路向监利攻击前进。红六军第十六师一部攻占毛家口,红二军第四师一部攻占堤头,红六军第十七师从正面进攻监利。顿新银随部队一起投入攻城战斗。红军打了一天,城内国民党军新三师教导团和监利保安团共多人,凭借精良的武器,充足的弹药,依托坚固的城墙和工事负隅顽抗。贺龙接连组织几次强攻,不让国民党军有喘息的机会。红军战士们前仆后继,勇猛冲锋,国民党军终于抵挡不住,纷纷溃退。顿新银随先头部队突进城里。残余国民党军1个营据守着大庙和城南江堤顽抗,红军从四面八方压过来,直打到23日晨,国民党军才缴械投降。

顿新银在这次战斗中经受了锻炼和考验,战后,经组织批准,顿新银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红二军团缩编为红三军,军长贺龙,政委邓中夏。原红六军第十六师缩编为红三军第八师二十二团、二十三团,顿新银任第二十三团一营二连副排长。红三军经过短期休整后,向均州进击。打下均州后,又攻郧阳没有得手。6月初,国民党军第五十一师纠集当地反动武装,尾随而至。红三军主动撤离均州,于14日翻越武当山,18日进占房县,准备在这崇山峻岭间创建苏区。

7月,国民党军和地方反动武装约9个团的兵力,趁红军立足未稳,突袭房县。这时,红军指战员正分散开展地方工作。贺龙、邓中夏立即收拢兵力英勇抗击国民党军。已是副排长的顿新银随红八师第二十三团紧急赶回增援。战斗中,大雨滂沱,山洪暴发,顿新银带领战士冒雨与国民党军激烈拼杀。打了三天三夜,红三军终于将国民党军击溃。9月,顿新银由副排长提升为排长。不久,顿新银所在的红二十三团编入红九师。12月,顿新银任红九师第二十五团一营二连副连长。年2月,顿新银担任红二十五团第二营五连连长。

两次被“丢”两次追赶红军部队

年10月,洪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利,红三军被迫向湘鄂边转移。年4月,顿新银调任红二十六团三连连长。7月,又调任红二十五团二连连长。这是一个特殊的连队,战士们大都是苏区县乡的苏维埃主席,因此又称“主席连”。“主席连”的战士年龄,都比顿新银大,有的年逾50岁。

红三军转移到湘鄂边后,打击当地团防和土豪劣绅,扩大红军,开展游击战争,往返流动于湖北、四川、湖南边境地区。顿新银率领“主席连”进至咸丰县晓关附近时,从老乡那里得知,晓关镇驻有一个保安团,共多人。

顿新银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了团长明大权。明大权命令顿新银:军、师指挥部要进晓关镇宿营,必须立即消灭晓关镇的保安团,保证指挥部的安全。

顿新银领命后,立即展开兵力。战斗打响,保安团尚未弄清是怎么回事即被悉数解决。顿新银派出警戒,安排宿营,把最好的房子留给了军、师指挥部。谁都没有想到,这场战斗对顿新银来说,却是一场大祸临头的战斗——顿新银第一次被“丢”的故事开始了。

天黑后,军、师指挥部进驻晓关镇。军部保卫局听说顿新银打掉了与红军有联系的保安团,不由分说,立即将顿新银捆绑起来押往军部审讯。那时,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夏曦在红三军开展错误的大“肃反”,被打成“改组派”的人员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三天后,红三军军部秘书廖汉生问顿新银:“你为什么被逮捕?”

顿新银回答:“逮捕我时宣布,说我打掉晓关保安队,是有意破坏,说我有改组派嫌疑。事先我确实不知道保安队同我军有联系。我也不是改组派。”

廖汉生听说:“你等着审问吧!”

随后,审讯小组审讯顿新银。顿新银叙述了战斗的前后经过,说:“我不是有意破坏,也没有参加过改组派。”

审讯小组不容顿新银分辩宣布:“你们九师师长段德昌是改组派头子,已经被我们处决了,九师政委宋盘铭也是改组派,也被抓起来了。你是段德昌介绍加入改组派的。”

顿新银听后,头一下子就大了。大“肃反”以来,顿新银眼看着自己尊敬的师、团领导和许多熟悉的战友一个个被逮捕,却没有想到“肃反”肃到了自己的头上!但顿新银认定一个理,不说违心话,不冤枉一个人,抱定一个信念,就是死,也要死在红军的行列里。

一连审讯了好几次,顿新银始终没有屈服。但还是被定有“改组派”嫌疑,押往担架队,罚做苦工。

顿新银抬着担架,每天都要走三四十公里路。肩膀红了、肿了、烂了,肉和衣服粘在一起,钻心的痛。后来在一次抬担架时,顿新银因顶撞了监视“改组派”的人,被打晕了过去,丢弃在房东的猪栏里。

第二天一早,红军要转移了,监视“改组派”的人到猪栏里,用棍子拨了拨躺在猪粪中的顿新银,见没有反应,说了一声“又死了一个反革命”,便转身走了。

红军走了,丢下了顿新银。房东走进猪栏准备处理顿新银的“尸体”,发现顿新银还没有断气,忙去试了试顿新银的鼻翼,觉得还有一些气息。于是,赶紧叫人抬顿新银到房里,灌些米汤。又过了一天一夜,顿新银终于醒了过来。

顿新银醒来的第一句话,便问:“同志们呢,部队呢?”

“他们昨天一早就走了。”

顿新银艰难地坐了起来,说:“我要赶快走,我要去赶部队,我怎么睡得这样死呢,该死!”

“你这个人,吃屎不长记性!那些人把你打得晕死过去了,还丢下你不管你了,你还去追他们?!”

顿新银挣扎着站起来,决意要追赶部队。房东见劝无效,赶紧把一瓦罐煨好的稀饭,端给顿新银吃。顿新银有了力气,这才明白红军已向西走了一天一夜,连忙向房东道谢,说:“搭帮你们救了我,我要去赶部队。”三天后,顿新银追赶上了队伍,回到了担架队。

7月24日,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在宣恩的烧巴岩召开会议决定:开辟新苏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会后,红三军军长贺龙、政委关向应带领红三军军部和红九师向西行动开辟新区,夏曦带领红七师活动于鹤峰苏区,坚持斗争。贺龙、关向应作主,释放了许多有“改组派”嫌疑而被罚苦役的指战员。顿新银也被释放了,被安排在红三军军部当副官。

顿新银到军部当副官,受领第一个任务是贺龙交代的:携带一封信和块光洋独自一人上湖南龙山县龙山寨,找头人交涉,让其帮忙照顾几个伤病员。

鸡叫头三遍,顿新银背着银元就出发了。深山老林,寂静无声,时而传来一两声狼嗥,令人头皮发麻。顿新银孤身一人,小心谨慎地护着贺龙的亲笔信,快步疾走,天快黑时,赶到龙山寨。

龙山寨,天然的兵家要塞,陡崖峭壁,耸峙云间,荆棘丛生,藤萝缠绕,山间有天然的石洞,山顶有石砌的碉堡。顿新银按照贺龙的吩咐,仰头向上呼喊:“我是贺龙派来送信的,要见你们头人。”贺龙的威名在这一带无人不晓。过了一会儿,从半山石洞吊下一只箩筐,上面的人喊道:“你先把信放在箩筐里,在下面等着。”又过了一会儿,箩筐再次吊了下来,上面的人又叫道:“你坐在箩筐里上来。”到了山上,进到洞里,只见火把熊熊,刀光闪闪,一群壮汉,紧握火铳,威煞来人。顿新银面不改色,直往里走。

龙山寨的头人个头不高,头缠青布,一群壮汉随侍左右,俯首恭顺。顿新银来到头人的面前,说:“贺军长派我来拜望你,请你帮助安置负伤的弟兄。这是三百光洋,不成敬意,以后再重重地谢你!”头人也十分客气,连说:“不敢当!不敢当!要贺军长破费,这哪要得。”这些山大王对贺龙没有不折服的,见到贺龙派来的信使,连忙吩咐手下:“搞饭吃,摆酒!”

酒过三巡,头人话也多起来,说:“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只要贺军长看得起我,彩号到了龙山寨,少了一根毫毛,拿我是问。”顿新银看头人这么豪爽,端起酒碗,说:“谢头人,我替代贺军长敬头人一杯!”说罢一饮而尽。

头人越喝越尽兴,顿新银重任在肩,不敢多喝,说道:“承蒙头人慷慨应允安置伤员彩号,贺军长还等着我回去复命,向头人告辞了!”头人即刻吩咐手下准备火把送客。顿新银连夜赶回军部向贺龙复命,贺龙称赞顿新银有勇有谋,完成任务好。

贺龙十分器重顿新银这位副官,有什么紧急任务总是想到顿新银。有一天,前卫连在一处河谷里与国民党军遭遇,新提的连长没有经验,顶不住国民党军的冲击,形势十分紧急。贺龙即命令顿新银代理连长,把国民党军压下去。顿新银跑步到前沿,仔细观察地形,立即命令全连先撤到一处山包隐蔽,召集几个排长布置任务:命令第三排排长带领两个班绕到国民党军的侧面,占领一处高坡,从侧面先其开火,他自己带领两个排从正面投入战斗。

这个连队曾是顿新银的老连队。战士们看到老连长回来了,有了主心骨,听了顿新银的布置,信心大增,个个奋勇争先,沉着应战。第三排排长带着战士匍匐前进,很快占领了国民党军右侧山坡,抓住时机,指挥战士猛烈开火。进攻的国民党军受到侧面打击,猝不及防,顿时乱了阵脚。顿新银趁机命令:“出击,把敌人压下去!”说着带头冲向国民党军。战士们一跃而起,奋勇扑向国民党军。国民党军抵挡不住,潮水般溃退。打退国民党军,顿新银完成任务回到军部。贺龙又是大加赞赏。

在当副官的日子里,顿新银多次临危受命,每次都胜利而归。年3月,顿新银调任红七师十九团一营三连连长。在这个连长的位置上,顿新银再次发生了被“丢”在阵地上的事。

4月中旬,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湖北利川十字路召开会议,决定以鄂川边为游击中心区,创造新的根据地。计划攻取四川彭水,向酉阳、黔江发展,在四川东南角落脚生根。5月8日,红三军冒雨从百里之外奔袭彭水。9日攻入县城,消灭国民党军1个营,缴枪多支。这是顿新银重新担任连长后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5月中旬,红三军决定西渡乌江,进入贵州,向沿河县城逼近。顿新银带领连队沿着乌江,傍着山脚疾走,一路上只闻蛙鸣,不见敌情。根据经验,这寂静的背后隐伏着更大的危险。

雨后的乌江,山洪暴发,浊浪翻滚,河面上难寻渡船踪影,沿河搜索,仍无着落。好像国民党军已察觉红军行动,将渡河船只严密控制了。5月31日下午,顿新银带领连队小心地摸索靠近一个渡口,忽然对岸射来一排子弹。顿新银隐蔽仔细观察,发现对岸有保安团,立即将这一情况向副团长报告。副团长命令顿新银带一个排顺着河边,尽快找到船只,先突过河去。顿新银遂带一个排顺河而下寻找船只,在离渡口四五里远的小河湾里,发现一只小划子,顿新银好言好语劝说老乡帮助红军,并留下一个班待命,自己返回去向副团长报告。

副团长得知船只已找到,非常高兴说:“很好,你马上带领一个排突过河去,再把船放回来接运全连。过河后立即占领有利地形,掩护大部队过河!”

顿新银和排长罗成章带领二排迅速出击。小船只能装载14个人,顿新银留下几个战士担任掩护,自己带着罗成章和其他战士先行渡过河去。船悄悄靠到对岸,国民党军还没有发觉,顿新银让一个战士带船返回接运副团长和连队。靠岸地点离国民党军控制的渡口大约有两公里远,左面有一个山包,可以控制河岸和通往渡口的小路。顿新银命令罗成章带领全排占领那个大山包,监视国民党军动向,自己带着四班副班长季松柏准备靠近侦察。

这一段乌江虽不宽,但水流很急。河边是羊肠小路,部队很难展开。山坡里长着高高的苞谷,挡住视线,很难看清周围的地形。顿新银决定再靠近一点去侦察,忽然河面上响起一阵密集的枪声,显然是红军与国民党军交上火了。顿新银和季松柏返回小山寻找二排的人,他们穿过苞米地,拨开荆棘杂草寻找,就是不见罗成章和二排战士的踪影。山下枪声越来越密,只听见到处是国民党军的叫声:“抓活的!”“上山搜!”眼看着国民党军就要搜上来了,顿新银和季松柏决定摸下山去,寻找队伍。子弹在他们的头上呼呼作响。在苞谷青纱帐的掩护下,他们弯腰急奔,终于摆脱掉了国民党军的追赶。

天已断黑,顿新银和季松柏小心地摸索到山下,悄悄地来到江边,向对岸望去,不见一丝人马走动的踪影。显然,红军已改变计划,转到了别的地方。人生地不熟,也不知道红军去了哪里,顿新银决定返回熟悉的咸丰、利川一带,寻找独立团。

顿新银和季松柏边走边打听,翻山越岭,昼夜兼程。经过三天三夜的艰难行走,赶到了咸丰沙子厂。在沙子厂,顿新银与红九师管理科文书冉国才不期而遇。战友相见,分外高兴。冉国才的家就在沙子厂。由于国民党军的“清剿”,当地的红军独立团也都分散活动,一时很难找到他们。顿新银、季松柏、冉国才早出晚归,四处寻找,始终没有找到独立团,却先后遇到了红军留下的几个伤员,他们的伤已好了,也正在设法寻找部队。遇到顿新银,他们以为有了依靠,而顿新银比他们还急。顿新银见找不到部队,便提议一起活动。

住在冉国才家,顿新银觉得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计,既不利于掩护,冉国才家也无力负担。顿新银提议分散打工,自谋生路。他特别叮嘱两条,一是不要失去联系,二不要忘记发动群众。经冉国才介绍,顿新银来到木匠袁贵生家里学手艺。

顿新银随袁贵生走村串户时,结识了一些当地青年,顿新银给他们讲红军,讲打游击,讲打土豪、分田地,传播闹革命求解放的思想。他还发现了几个留在当地养伤的红军战士,便将这些战士和青年组织起来成立了游击小组。同时,他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打探红军的消息,寻找红三军的行踪。

10月底,顿新银听到消息,贺龙领导的红三军进到贵州印江木黄与由湘赣苏区向黔东转移的红六军团会师,还在南腰界召开了庆祝会师大会,正向湖南西部奔袭而来。得到消息,顿新银非常高兴,连夜召集冉国才和几个隐藏的伤员,通报了这一喜讯。他们商议,马上动身去找红军。

夜深人静,顿新银向师傅袁贵生辞行,和盘托出了自己的身份,感谢袁贵生的收留和帮助。鸡鸣三更,顿新银就和战友们出发了。他们昼夜兼程,沿路小心翼翼地打探红军的行踪,辗转往返,走了6天来到湖南省龙山县城附近,看到一队队红军正在操练。顿新银和几个战友飞似地跑进县城,向战士们打听红三军指挥部在哪里。战士们带着顿新银来到军指挥部驻地慈爱堂。顿新银径直跑进去,一眼就看见贺龙和关向应在一起。他走上前去,敬了一个礼:“报告军长、政委,我回来了!”

贺龙一眼就认出了顿新银,一把拉过来,急切地问:“顿新银,你还活着?这几个月你到哪里去了?”

顿新银将沿河战斗失散和寻找部队的经历作了报告。把一同归队的人员作了介绍。

贺龙、关向应表扬安慰了顿新银和几个归队人员,并告诉他们:红三军和红六军团会合了,力量更强大了,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的番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任弼时任政委,并决定打回湘西去,到老地方、老根据地去发展。贺龙还对顿新银说:“你暂时先不要回团里去,就留在军团部作战科当科员,司令部需要人,你到李达参谋长那里去报到吧!”

“是!”顿新银立正后回答。从战斗中被打散“丢”了5个多月后,重新找到红军回到红军队伍中来的顿新银,心情特别舒畅,回答的声音也特别响亮。

两次“丢”政委成就一对生死搭档

年1月下旬,红二军团在大庸丁家溶召开党的积极分子大会,批判纠正了夏曦的错误。顿新银亲耳聆听了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的讲话。2月初,国民党军11个师又4个旅共11万人,在几十架飞机助威下,开始对湘鄂川黔苏区的大规模“围剿”。这时,红二、红六军团只有1.1万余人,处于劣势。

5月,顿新银调任红四师第十二团五连连长。随后,他带领连队随部队进逼龙山、来凤,准备诱歼国民党军第四十一师。6月9日夜间,红军突然以一部兵力包围宣恩县城,主力则埋伏在宣恩城外,准备打击由来凤、李家河地区前来增援的国民党军。果不其然,国民党第四十一师师长张振汉带主力驰援宣恩。张振汉小心谨慎,要求部队兵分三路前进,于12日黄昏会合于咸丰忠堡,13日再一起北进。张振汉以为红军主力集结在百里之外的宣恩,不可能在其之前赶到忠堡。出乎张振汉意料的是,红军主力早在11日夜即秘密出发,向忠堡运动。顿新银率全连随红四师作为先头部队急驰65公里,抢在国民党军之前赶到忠堡东北黄牛棚附近。为阻止国民党军向忠堡靠拢,红军向其左路部队发起攻击。顿新银率全连占领前沿有利地形,同兄弟部队一起坚决阻击前来接应的国民党军,直至主力完成对左路国民党军的全面包围。14日,经一天激战,红军消灭了全部被围的国民党军,活捉张振汉。战后,顿新银升任红四师第十二团三营营长。

5个月后,顿新银任红六师第十六团团长,团政委是汤成功。不曾想,曾经两次被“丢”的顿新银,碰上了即将要“丢”两次的政委汤成功。他们俩自此成了一对生死搭档。那是年1月,红二、红六军团越过湖南边界,进入贵州。红六军团指挥部命令红六师为先导,星夜秘密向西疾进,直指乌江上游鸭池河边的镇西卫。红六军团从各师抽调名精兵强将担任开路先锋,顿新银、汤成功带领红十六团紧跟前进。2月2日晨,侦察队赶到鸭池河老街渡口。国民党军如惊弓之鸟,吓得向山上跑去。对岸河边的国民党军也被吓跑了,船工经红军的呼喊、劝说,将船撑过河来。侦察员登船抢渡,顿新银带红十六团及时赶到,掩护侦察队抢渡。侦察队一上岸便向山上发起猛烈攻击。国民党军被红军的攻势镇住了,畏惧被歼,四散逃命。顿新银、汤成功带领部队在老乡们帮助下搭起浮桥,掩护大部队迅速通过鸭池河,红二、红六军团继续向西占领黔西城,6日占领大定,9日进占毕节。

从离开桑植以来,红二、红六军团一路走,一路打。行军路上,沿途群众有许多人参加了革命队伍,也有不少红军战士掉队落伍。顿新银深深感到,要巩固部队,提高战斗力,必须加强训练。现在部队总算有了暂时落脚的地方,顿新银和汤成功商量,先组织班长搞好训练,从“兵头将尾”抓起。

班长集训时,顿新银亲自当教员作示范,与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班长们在集训中学会了如何组织队列、投弹、射击、刺杀等基本军事技术科目训练。班长们回到连队又组织战士训练,开展官教兵、兵教官的大练兵运动。红十六团的军事训练搞得有声有色,全团上下士气高昂。

但是,这种安定的生活并没有过多久,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又一次把红二、红六军团推向了十分艰难的境地。屋漏又遇连阴雨。部队在贵州转战途中,不少人发了痢疾打摆子,政委汤成功也打起了摆子。

政委打了摆子,顿新银就挑起了全团的担子,什么事都一个人“扛”着,几乎忙得脚不点地,屁股不沾板凳。

一天黄昏,大雨过后,红十六团过了一条垅,来到了一道土岭子下,汤成功强打起精神,鼓励战士:“翻过这道土岭,就到了宿营地。大家先歇口气,等团长他们上来,一起走。”

说话间,只见顿新银背着一个病号,顺着田坎上走了过来,他边背着人边走,还回头招呼后面的战士快走。到了岭下,他放下那个战士,大手在脸上抹了一把汗,一看汤成功坐在雨地里,裹着一件夹衣,肩头早淋湿了,一脸苍白,便横了警卫员一眼,厉声说道:“看不到政委打摆架子了吗?你看政委淋着雨,敌人就跟在后头,在这里等什么呀?”

汤成功忙接过话:“是我叫大家歇歇气,休息一下好过岭。”

顿新银没管汤成功的解释,又向警卫员吼道:“赶快背起来走!”

警卫员委屈地说:“一路上,政委硬是不让背,连扶都不让扶,我有什么法子!”

汤成功站起来,把顿新银拉到身边,轻声地说:“同志,你吼什么哦,要爱惜战士嘛!”

顿新银跺了一脚,后悔刚才太急躁,谁知这一跺脚把草鞋绳跺断了。顿新银索性把脚上的草鞋脱了,然后习惯性地往腰间一摸,想换一双新草鞋。可一摸,是空的。顿新银这才想起几双新草鞋早分给战士们了。顿新银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光脚跑过来,唤大家赶紧过岭,自己回到汤成功面前,虎着脸说:“来,我背你走!”

汤成功连忙闪开,笑着说:“我自己走!”

“看你,脚都抬不动了,还能走!”说着,顿新银叉开两腿,腰一哈,背脊梁朝着汤成功一拱,没等汤成功躲闪,两手往后一抄,背起汤成功就走,汤成功在背上挣扎说:“我留下来,不是叫你背的!”

顿新银不吭声,背着政委翻过了岭,来到一个小山冲,竹林丛中有一个大屋场,部队就营宿在这里。

顿新银安顿好汤成功,自己也困得不行了,头一贴到枕头,便呼呼地睡去了。不曾想,没多久,警卫员唤醒了顿新银,急促地说:“师长命令,马上出发。敌人兜屁股跟上来了。这一带地形不好,到前面去收拾他们!”

顿新银跳起来,命令部队按照原定的部署出发,并嘱咐警卫员:“照顾好政委。”说完,顿新银跑去检查后卫警戒去了。

汤成功被警卫员叫醒时,身体正烧得迷迷糊糊,一听说转移,便强打精神,说:“你快去通知卫生队,照顾好伤病员,不要掉队。我不用你管,我自己能走。”

警卫员按汤成功政委的吩咐,跑去通知卫生队。队伍在屋场边上集合,顿新银大手一挥,命令道:“出发。”

夜色墨黑,部队一出村,只听得“唰唰唰”的脚步声,一会儿功夫就走出好几里地。天一亮,顿新银忽然发现汤成功没有跟出来,于是在队伍前后找了一遍,仍然没有找着,急忙找警卫员问究竟。警卫员说了全过程。顿新银急了,估计汤成功打摆子发烧昏倒了。顿新银立即叫过参谋长,嘱咐说:“你带着队伍赶紧朝前走,我去找汤政委!”

说完,顿新银转身甩开大步往回跑。参谋长见团长一个人去找政委不放心,连忙叫上三位战士说:“你们同警卫员一起,赶快跟团长去。”

顿新银一路急跑,看到土岭下的屋场上静悄悄的,还好,敌人还没有来。正在这时,山岭那边突然响起了枪声。顿新银朝山岭上扫了一眼,再看屋场,只见汤成功正昏沉地歪在那里。顿新银大喊了一场“老汤”,就身一背,将汤成功拉到背上,冲进竹林,朝前飞跑。

转过山脚,紧跟而来的警卫员和三名战士也赶到了。这时,警卫员哭丧着脸说:“团长,处分我吧。我把政委丢了。”

“处分你有什么用?今天要是政委受了损失,看我怎么处理你!”顿新银说完,让警卫员来背汤成功,自己喘了一口气,又说:“算了,好在政委现在没有事了。”

一路上,身后枪声“呼呼”地响,大家轮流把汤成功“抢”出来。事后,汤成功对老婆孩子说:“那次打摆子,我差点被丢在贵州那破屋场了,这命呀,有一半是顿团长给的!”

如果汤成功这次被“丢”还不算有惊无险的话,那么汤成功进入草地后,如果没有顿新银的寻找,那汤成功真的给“丢”在长征路上了。

话儿还得从年3月23日那一天说起。这一天,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给红二、红六军团来电,要求红二、红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红二、红六军团按令行动,兵分两路,向普渡河疾进,计划在元谋附近渡过金沙江北上。此时,蒋介石赶到云南昆明督战,令龙云为滇黔“剿匪”总司令,调集重兵企图聚歼红二、红六军团于普渡河。

4月6日,顿新银、汤成功带红十六团随红六师攻下寻甸,继续向西疾走。尾随的国民党滇军没有挨过打,邀功心切,紧跟红军咬着不放。红二、红六军团总指挥部决定利用六甲的有利地形,把跟在后面的国民党军狠狠地敲一下。顿新银走在最前面,带领全团跑步前进。刚赶到六甲,就听到前面枪声大作。原来是红十八团尖兵连与国民党军接上火了。山谷里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响成一片,国民党军来势凶猛,顿新银容不得多考虑,命令部队迅速占领制高点。

指战员们经过一天的长途跋涉和战斗,粒米未进,饥肠辘辘,疲惫不堪。但敌情万分紧急,顿新银命令部队赶紧垒工事,防备国民党军的炮火袭击。果不出所料,工事刚垒好,国民党军的炮弹成排地飞过来。部队隐蔽在工事里躲避国民党军的炮火,保存有生力量。炮火一停,国民党军叫着冲了上来。顿新银叫战士们沉住气,等国民党军靠近了再出击。红十六团阵地上,战士们屏住呼吸,注视着国民党军的一举一动。国民党军冲到了半山,累得呼哧呼哧直喘粗气。顿新银一声令下,以逸待劳的红军战士猛然反击,将成排的手榴弹扔了出去,打退了国民党军的进攻。

红十八团团长成本新(成钧)领着战士追杀逃跑的国民党军时,不料被从左后方突然杀出一股国民党军截断了退路。眼看着兄弟部队处于危险境地,顿新银来不及等上级命令,跳出战壕,带着部队向山下冲去。把企图截断红十八团的国民党军击溃。国民党军为了把红军消灭在金沙江南岸,急于突破六甲,不惜血本,反复冲击。红军打退了国民党军一次又一次进攻,始终未让其前进一步。弹药越来越少,顿新银动员战士砍来树木,搬来石头,准备用原始战术迎击国民党军。

随着几架国民党军飞机在阵地上空猛烈的轰炸、扫射,国民党军又发起了新一轮进攻,战士们滚下圆木、石头,又一次打退了国民党军的进攻。天快黑时,国民党军又发动了比前几次更为猛烈的进攻。在猛烈的炮火袭击后,国民党军发起了集团冲锋,蜂拥着冲上了第十六团的阵地。子弹打完了,红军战士们跳出工事,用枪托、刺刀与国民党军进行肉搏格斗。枪托打飞了,刺刀挑弯了,就用石头砸,一次次将国民党军打下山坡。但国民党军为了突破六甲,不断增兵并发起冲击。

正在这危急的时刻,红五师一部奉贺龙之命前来增援,从国民党军背后直扑其指挥部,打乱了其阵脚,国民党军不得不全线后撤。午夜过后,军团指挥部适时发出撤出战斗的命令。顿新银带领红十六团担任后卫,掩护全师撤出战斗,离开六甲,向金沙江边前进。

4月10日凌晨,红二、红六军团穿过国民党中央军与滇军两部的间隙,掉头直奔昆明。11日,红军出其不意地占领昆明附近的富民县城,直抵昆明城郊,摆出了攻城的架式。滇黔“剿匪”军总司令龙云震惊,急令全城戒严,慌忙调滇军主力回救昆明。红二、红六军团乘机横扫滇西,一边攻城拔寨,一边急急行走,国民党军的飞机不时飞到头顶扫射,也阻挡不住红军前进的步伐。

4月25日,红二、红六军团先后来到金沙江畔的石鼓镇。当晚部队开始起渡,到28日黄昏,1.7万余人顺利渡过金沙江。抢渡金沙江,红二、红六军团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计划。但摆在红军面前的是更险恶的自然环境。征服雪山、草地比克敌制胜还要艰难。第一座雪山是位于康藏高原的哈巴雪山。4月29日清晨,红二军团第四师以红十二团为先导,开始向哈巴雪山进军。顿新银率红十六团担任军团后卫,负责收容前面部队掉队的人员。顿新银特地嘱咐大家,不许丢掉一个兄弟部队的战友,就是背也要背过雪山。战友们相互搀扶,跌跌撞撞,艰难地向上攀登。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顽强拼搏,红军终于征服了雪山,来到中甸,进入藏族地区。

由于这里人烟稀少,地荒民贫,筹集衣物很困难,红军不得不提早行动。5月5日,红二、红六军团分两路纵队从中甸出发,向甘孜挺进。一路上,红二军团又翻越几座雪山,经过一个多月的艰难跋涉,于6月30日到达甘孜附近的绒坝岔,与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会师。7月1日,红二、红六军团到达甘孜。7月2日,红军两大主力在甘孜举行盛大的会师联欢会。

7月5日,按中共中央指示,红二、红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组成红二方面军。红二军团改称红二军,顿新银任红二军第六师十六团团长。经过短暂的休整,7月11日,红二方面军分两个梯队,由甘孜的东谷出发,在红四方面军左纵队的后面跟进。顿新银带领红十六团担任后卫。

从甘孜北上,最艰苦的地段是过草地。顿新银把马让给了伤病员,同战士们一起在草地上艰难地行走着。部队由于疲惫不堪,又饿又冷,行动迟缓,10多天过去了,四望还是一片荒草地,不着边际。顿新银所在团担任后卫,困难更多。

顿新银在烂泥草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着。忽然,前面部队停了下来。大家还以为要宿营,抬头一望,原来是一座矮山挡住了去路。顿新银连忙赶到前面去。只见战士们正围着红六师师长贺炳炎热烈地谈论着什么。贺炳炎见了顿新银,一把拽住了他的胳膊,笑着说:“翻过了这座山,就出了草地,山那边是宿营地,有村子,可以搞饭吃了!”贺炳炎还告诉顿新银:“贺龙总指挥和关向应政委看到前边部队缺粮,想到你们会更苦,所以派人到前面专门为你们后卫团搞粮食。我们师廖汉生政委已经到前头去了,我在这等你们。”贺炳炎的话还没有说完,顿新银便紧紧抓住贺炳炎那条独臂,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红军战士们高兴起来,恨不得马上飞到宿营地。但由于长时间饥饿病弱,走起来很费劲,常常是拖一步,歇三气。

正当大家吃力地挪动时,忽然天气骤变,乌云盖顶。接着就是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团政委汤成功与顿新银打了个招呼就到前面去照顾队伍了。顿新银赶忙招呼战士们停下来就地找地方躲避。一阵狂风刮来,许多病弱的指战员被刮倒在地。顿新银组织大家在暴风骤雨中寻找失散的战友。不多一会儿,找回了几十个伤病员。他们都冻得直发抖,有的冻得僵硬,昏迷不醒。

风停雨歇时,清点人数却发现少了汤成功。警卫员抱着侥幸心理说:“政委也许下山了!”

“政委绝不会甩开部队先下山。”顿新银说。

“政委又丢了!”

顿新银又立即带人四下寻找。当找到已僵卧不醒的汤成功时,发现汤成功怀里还抱着一个战士,显然是为了救人晕倒在地的。汤成功被顿新银和战士们抬到帐篷里,灌下辣椒姜汤,才慢慢苏醒过来。

汤成功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又丢了?”

“那还不是!”顿新银气嘟嘟地回答。

暴风雨过后,顿新银带着后卫团前进,只见一座喇嘛庙出现在眼前。大家远远看到关向应站在庙门口。顿新银赶忙上前,关向应紧紧握住他的手说:“你们辛苦了!这喇嘛庙里的粮食全是给你们后卫团留的。”关向应还告诉顿新银,为了这些粮食,贺龙刚才还亲自劝路过的部队不要进庙里去,告诉大家后卫团走在最后,收容掉队红军官兵,都是伤病号。不光有红二方面军的,还有红四方面军的,这粮食一定要留给他们。尽管那些饥肠辘辘的战士听说大庙里有粮食,但经过贺龙劝说,也就直往前走了。关向应特别叮嘱顿新银:“粮食不多,要先分给四方面军的同志,他们都是掉队的,没有建制单位。”

7月23日和26日,部队先后到达阿坝。他们满怀希望到达阿坝能解决衣食问题。可是阿坝是一个草原小镇,只有几十户人家,根本解决不了这么多红军人马的衣食问题。

饥肠空腹的红军战士离开阿坝进入松潘大草地。松潘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连接段,比起他们已经走过的草地更大更难行走。饥饿和死神始终伴随着红军指战员。一切能充饥的都成了红军指战员的“美味佳肴”。由于长时间的饥饿和拖累,顿新银终于没能抵挡住病魔的袭击和折磨。他刚搀扶起一个陷在泥沼里的战士,自己却晕倒了。

警卫排排长齐娃用茶缸子烧了一点水灌进他嘴里,顿新银总算醒过来了。一个战士要把一根羊骨头送给顿新银,可是顿新银怎么也不肯收,他知道这是战士留着最后救命的。无奈,这个战士偷偷将这根骨头交给了齐娃。夜幕降临的时候,齐娃将羊骨头煮了,让顿新银吮吸里面的骨髓。顿新银吃后倒头睡下。哪知夜半时分,顿新银发高烧,说起胡话来。这可把齐娃急坏了,立即要绑扎担架抬着他走。顿新银死活不让,他说:“为我一个,拖着两个,不值得。让我自己慢慢走,只要有一口气,就一定能跟大伙一起走出草地!”齐娃也火了:“你病成这样,还能自己走?不用人抬,我自己背总可以吧!”说着背起顿新银就走。过了几天,顿新银烧退了,强撑着身体,一步一步艰难地向草地尽头走去。

年9月6日,红二方面军经过近两个月的顽强拚搏,终于走出了草地,到达哈达铺。顿新银随部也到达哈达铺。

红军改编,顿新银改名

如果在红军长征期间,你问顿星云是谁?没有一人能告诉你,因为这时的红军部队里,没有顿星云,倒是有一个红军团长叫顿新银的。那么,顿新银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改名叫顿星云的呢?

顿新银长征到达陕北后,进入红军大学学习。年1月22日,红军大学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年7月,全国抗战全面展开后,中共中央于8月25日发布命令,红军改编为八路军。

顿新银从抗大第二期毕业后,和曾经在红二方面军的学员们赶到洛川冯家村,看望正在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请求上前线。

贺龙、关向应知道顿新银他们来到冯家村,便先来看他们。一进窑洞的门,贺龙就高兴地说:“同志们,你们来得好快呀!”

顿新银他们都围过来,感慨地说:“我们还没有去看你们,你们倒先来看我们!”

贺龙问大家学习得好不好,大家开始一一汇报。当顿新银简单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时,贺龙笑哈哈地说:“好,进一次学堂,读点书,就是有进步,就是大不同了!”

关向应接过大家的议论,讲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意义后,对顿新银说:“决定你到三五八旅七一五团去当副团长,团长是王尚荣,你也熟悉。”

贺龙问:“你知道副团长的任务吗?”

顿新银回答:“协助团长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关向应严肃地说:“你还没有懂得自己的责任。红军改编成八路军。绝不要放松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我们要坚持抗日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对外,你是副团长,对内,你就是政委,要好生挑起这份担子。你要好生体会毛主席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

顿新银说:“我从洪湖少先队起,就是扛梭镖的,没有做过政治工作,怕做不了,做不好。”

贺龙接过话说:“顿新银,你可好生记住,没有党,军队一打就散。年有人把军队党组织搞散了,革命吃了大亏,你是亲历的,那是血的教育!”

顿新银听了贺龙的话,过去的一幕一幕仿佛又回到了眼前,深感自己肩头的担子不轻。

这时,关向应说:“顿新银,今后你要跟国民党直接打交道,不要让人家看不起我们,你是不是把名字改一下,别那么显得土气,好不好?”

顿新银问:“那改叫什么?”

关向应想了想,说:“叫顿星云吧,天上星星的星,云彩的云。音同字不同,听起来也顺嘴,又显得有文气。”

贺龙笑着说:“好,蛮好!比原来的名字好。”

顿新银欣然从命,将自己的名字“顿新银”改为“顿星云”。从此,顿星云的名字一直延用了一生,也开启了顿星云更加壮丽的人生。年10月,顿星云被授予中将军衔。

作者简介

叶青松,浙江青田人。著名红色人物传记作家。著有第一军征战纪实《虎啸万里》、第十二军征战纪实《利剑出鞘》、第六十军征战纪实《藏九地、动九天》。代表作有《一野首任军长传奇》、《二野首任军长传奇》、《三野首任军长传奇》、《四野首任军长传奇》、《华北军区首任军长传奇》。多次获多项奖。

热点文章:

军分区副司令员罗富强因何原因主动要求提前退休?

我用一年的生命购买了

,我要把祝福送给您,因为有您的鼓舞,我才如此强大!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qul.com/jybd/69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