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诗声第22期会员习作集主

会员习作集

四海詩聲

第32期

本期导读

四海诗声同题诗会

本期主题:初冬冬韵本期出题:常将三侠本期主评:常将三侠文字整理:水风泠兰文本审核:五峰山人页眉题字:仓西闲客摄影美工:潘晓勇

四海诗声会员习作集

(第22期)

1、五绝.寒江雪作者/仓西闲客岁岁飘蓬客,年年此会同。寒城飞暮雪,瑟瑟满江风。

一首读来很通畅的绝句。起承二句浅而不俗,转结用字欠精炼,题目寒江雪三字都用在其中,与五绝炼字要求稍有不合。若理解不对,望谅(常将三侠)

岁岁年年重了,最好承句全改了;转结句与“飘蓬”关联似不高;城飞雪、江满风,两者关联也不紧。五绝不好写,建议先写七绝。(宁静致远)2、五绝.初冬随想作者/西山有晴雪一夜西风紧,深秋黄叶殒。不知空怨谁,总在煽情悯。悯的是黄叶,怨的是西风。却不知为何悯为何怨,所以空。全诗落在一个空字上。结句的煽情和悯搭配总感觉怪怪的。导致悯字像凑韵的一样,个见起承可以,转结可调整。(柒柒六)

围绕“一夜西风悲落叶”,用同韵调的三个仄声字构成这首仄声五绝,作者在用韵上是下了功夫的。个见“深秋”可酌,既是初冬又何言秋?(常将三侠)

言浅意深,有古绝之风,好。(宁静致远)

第三四句似乎凭空而出,跟头两句承接不上?为何怨?为谁悯?煽情二字用得怪怪的。可以参考"美人卷珠帘,深坐颦峨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思考怎样引发故事和想象。(振公子)3、五绝.雪后入山作者/风满袖松树凝琼絮,空山入眼濛。仙人何处觅,还是问西风。

整体很好,前2句描写冬景很到位。后2句一问一答叙事,颇有趣味。不足之处在末句的“还是”二字过于直白,诗味不浓,若改为“隔水问西风”之类的句子,似乎更好一些。个见,仅供参考。(古匠湾人)

作者表达手法甚为赞同,不过个人所见雪后应该是明亮才是,蒙字不妥,”絮”能飞比雪也感觉不稳。还有一点赞同古匠兄所言,”还是”弱了点。(茶老皮匠)4、七绝.冬暖作者/宁静致远已是初冬十月中,薄衫短袖步湖东。人生冷暖何相似,莫道寒时尽北风。

起承自然,但是转感觉略突兀,合在转的基础上,收得自如。(梦云)

前两句和后两句关联不大,穿的少冻着了与人世艰辛并没有多大相似的。挺好的立意,没能表达完美。(红兵)5、七绝.初冬作者/梦云寂寞溪头冰未封,西风掠过瘦清容。他乡驻足身为客,犹记家山雪意浓。

转句略显突兀且用词繁复。“身为客”若换别的字或许更好些?个见供参考。(常将三侠)

整体立意不错34句挺不错,惜是1/2句没有表达好,没能形成铺陈影响后面的感情抒发,不能使人引起共鸣,可能作者太忙了吧!(茶老皮匠)

首句“寂寞”两字可省;承句“清容”略显抽象;转句既然是“他乡”,那么“驻足身为客”都是可以省去不写的;结句感觉点的还不够透,雪意有多“浓”,雪中的乐趣有哪些,为何会怀念家乡的雪等,都没点出来。个见。(宁静致远)

6、打油.庚子说冬作者/茶老皮匠营营不觉又年终,碌碌无华晚色空。莫说天寒多冷意,忽来夜雨满城红。

自称油绝,倒也实在。只是“夜雨”与“满城红”之间有联系吗?红的是什么?雨伞?鲜花?霓虹灯?它们与夜雨似乎也不搭界。不好理解……(常将三侠)

这作为高架堵车即兴而作的打油诗,确实不好理解。(茶老皮匠)

7、五律.忆寒冬作者/古匠湾人(五十年前的一个冬天,余所下放的地区,普降大雪。我们小山村的几个知青伙伴均已离开,而余则独守孤村,常常用廉价酒精麻醉自己青春的生命。)

梦绕三冬客,荒村鸟不鸣。思归书信杳,独坐酒杯倾。野岭飞花急,寒塘冻玉明。家山千里远,冷月照无情。

一首好律,真挚情怀,回到当时,共鸣同哀。吹毛求疵:中二联均为结构,若稍有变化就更出彩啦!(常将三侠)8、七律.初冬随想作者/老财神霜风凄紧物华休,翠减红衰叶落稠。望断空山清梦远,飞来淡画素心幽。茗茶惬意添温暖,好友深情忘旧愁。生命本真如小雪,无声无息挂枝头。

本期的几首七律都是不错的,此首亦然。非常喜欢尾联,看似平平,实则深邃。吹毛求疵:题目是《初冬随想》,个见还觉得偏实了点儿(常将三侠)9、七律.冬雨纷纷独登岱山作者/梁红兵风作呜声雨愈寒,岱山松海起波澜。云遮涧谷黄红绿,水湿亭碑古老残。台级无心争上下,神仙有意降悲欢。千年凡俗些些事,化入登天十八盘。

景情相融,词精联美,尾联出彩!(常将三侠)10、七律.无题作者/九飘十月寒潮风凛冽,浔城冷雨又纷纷。梧桐已伴秋光老,黝脸难逃霜斧皲。拾叶唏嘘怜旧梦,回眸恍惚有兰裙。望穿鸿影长空近,慵卧工棚看卷云。

首联自然流畅,颔联紧扣主旨,颈联富于情怀,尾联收结自如,抒发的似为奋斗者(抑或打工者)情怀,颇值品读。吹毛求疵:长空近还是长空尽?此句眼熟,冷雨纷纷有无鸿影可望、望穿?(常将三侠)

11、七律.小雪日有感作者/落花淡影听雨穷庐待雪加,流年惟剩一杯茶。风云有意腾愁雾,鸿雁无心望彩霞。落叶爱肥寒月笋,飘萍欲照隔春花。轮回早惯冰封土,高卧何须置马靴。

结构紧凑,对仗工整,寓意积极,结有余味儿!喜欢,点赞!吹毛求疵:鸿雁句“无心”未若“无由”;漂萍句“欲照”未若“欲佑”。个见,海涵。(常将三侠)12、七律.冬日闻疫情复始感怀作者/茶老皮匠老尽秋枝悲岁凉,西风漫卷草含霜。枫红难抵空山寂,露湿尤添白发苍。复始灾情堪遁走,无边暮色费思量。浮生安得韶华季,不畏寒冬向九阳。

忧疫感怀,主旨明确,总体可赞!“老尽”一词似乎可酌?(常将三侠)13、一七令.冬作者/茶老皮匠冬。气冷,霜浓。堤草白,路杉红。芦花有致,宿鸟无踪。飞沙迷老目,落叶动愁容。心与日斜寂水,梦随雪舞苍穹。经年往事付流岁,一棹江风共白翁。

题扣,对工,脉畅。尤爱六字联。个别字还可酌。(常将三侠)

一七令象宝塔一样形式上很美,并且要求对仗,这首词对仗工整,写出了一七令的特点。(梦云)

气冷,霜浓。多余的话。(西山有晴雪)14、临江仙.冬月无题作者/水风泠兰忆昔法华携落照,苍烟倦鹤行痴。高台短景濯缨时。此宵始万里,怅恍感微之。

节序天涯伤物尽,浮生长恨离诗。座中痛饮醉难知。小窗仍瘴雨,更填寂寥词。

很喜欢起首两句,词炼景美。虽能读出游子情怀,但此首与18(或为一人所写?)相比,上下阕意脉稍欠通畅。亦稍嫌用词繁复。(常将三侠)

15、暗香.冬雨作者/铨斋主人风悲落木。更漫天彻地,萧条伤目。欲过霜林,又是无边乱低簌。湿尽梧桐叶底,那堪扫、任凭相逐。伞将将、遮却三分,叵奈枉翘足。

漉漉。若倾覆。但各个低头,匆匆声促。向来瑟缩。犹惯平生瞎忙碌。冷处空思日暖,无情下、可怜幽独。问篱边、何寂寂,一支寒竹。

犹惯平生瞎忙碌。冷处空思日暖,无情下、可怜幽独。问篱边、何寂寂,一支寒竹。读来令人反侧。作者驾词驭句能力了得!(夏朝辉)

凄清孤寂却不乏美感。但个见觉得全词与词牌《暗香》稍有疏离。也许并未读懂?(常将三侠)

16、疏影.冬望作者/铨斋主人夜阑隐约。有姮娥画黛,鬓梳高阁。恨意无眠,惜者多情,睨笑犹探云薄。一城灯火迷人眼,暗淡了、枝头翘角。更可怜、周野萋萋,恁得幽深疏邈。

如是襟怀独独,对微茫别叹,难道忘却。底事消弥,痕迹空悬,莫识机心暗幕。孤星渐冷随明灭,不时见、细弦惊掠。费思量、天上人间,折翼几多寒鹊。

一首阳春白雪,费尽读者疑猜:思绪奔驰,寄意高远;或有深情,难以忘怀?凄美,甚合词牌雅致;古韵,不掩流光溢彩!难尽述,总因力有不逮……(常将三侠)

可能因为了解的太少,我很少填词。词有词牌的,最开始应该有相应的谱曲,在不了解曲谱的前提下填词,至少要对词牌名有深入了解。再一个就是,太多的后人填词,都有似是而非的感觉,既然写不出像主席那样的沁园春,至少也应该减少没有意义的情感。至于豪放和婉约,不单单是模仿就可以的。能有自己的情感,才是关键。这个作品,就有点牵强了。个见。(红兵)

17、燕山亭.衰柳枯枝作者/水风泠兰衰柳枯枝,涸水草木,寒日霜风伤暮。烟去漠冥,惨淡幽禽,半死屏山蒿树。徙倚遥吟,长空黯,岁云萧鼓。凝伫,渐烛掩香销,向人低度。

伊昔南园游目,记新亭赋遍,诸公风雨。荏苒年年,渐得飘零,摧折客怀凄楚。点滴梧桐,更万感,故山何处。无绪,残梦也,孤心难叙。

境萧条,情婉转,意幽深,客心寂寥。略消沉。(铨斋主人)

18、临江仙.又过中霄作者/夏朝辉败叶随风飘落后,梧桐仅剩枝条。霜吹风打雨潇潇。北风怀有梦,无奈似寒号。

又是三更残灯伴,今宵已过明朝。为谁风雪立中霄?繁星山外尽,残句笔端熬。

很喜欢这个词牌及这个格体。此首上下阕意脉通畅,读来舒服,尤喜下阕最后两句。个见有些词句略显繁复,如“今宵已过明朝”句。(常将三侠)

三侠兄说的没错,残句笔端熬自有风骨。就是风字偏多,风雨风雪和繁星稍不和谐。(铨斋主人)19、七绝.凌冬作者/诗呆凌冬不惧苦寒来,愿做梅花淌血开。国恨未消心更冷,誓惩倭寇祭轮台。

转合看起来有点牵强,轮台不知何意,似凑韵。(茶老皮匠)

感觉作者是在抒发将士情怀,面对祖国周边复杂情势一腔热血奔涌……颇具正能量!个见结句翻用陆游诗句“尚思为国戍轮台”不太成功。另“倭寇”一词史上多指日本海盗,并非如今边敌。(常将三侠)

年11月(下半期)

摄影美术:潘晓勇

声明: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qul.com/jybd/66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