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60年追寻习仲勋的足迹,穿越时

年10月16日,时任国务院秘书长习仲勋(左六)在宁夏石嘴山煤矿与工人合影(摄影:朱康洛)

年4月24日朱康洛口述视频

年4月24日,晴空万里,阳光洒金。原石嘴山矿务局一矿旧址(现国家能源宁夏煤业金能分公司),来了一位腰板笔直、精神矍铄的老人。年10月16日,他在石嘴山一号斜井曾有一次偶遇习仲勋的重要采访。

朱康洛在原一矿合影(左五)

60多年前,作为从北京《民族画报》社支援即将复刊的《宁夏日报》的首位摄影记者,他念念不忘那次邂逅。故地重访,他要找寻跨越了60多年的记忆……

这位老人就是年4月来宁夏,今年已84岁高龄的朱康洛先生。

在石嘴山一号斜井遗址前,朱康洛深情地回忆

年10月16日,作为《宁夏日报》的摄影记者,我到刚刚建成不久的石嘴山一号斜井采访,为即将成立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准备建设成就的采访稿。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天气特别好,秋风送爽,风和日丽。

正在采访时,突然,看见一队不像矿工模样的人朝我这边走了过来。走在队伍前面的人穿一件普普通通的深色棉猴(有帽子的棉袄),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双目炯炯有神,眉宇间透出一股英气。

职业的敏感告诉我,这是一队领导,而且不是一般的领导。我立即放下手头的采访工作迎了上去。走近时,我认出了队伍中有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余心清。

我在北京《民族画报》工作期间,曾经采访过余心清。看到余心清,我心想,一定是中央首长来石嘴山视察工作了。

再一瞧陪同人员,更加坚定了我的判断。陪同领导调研的有中共宁夏工委书记处书记甘春雷、宁夏回族自治区筹委会副秘书长金晓村,石嘴山工委书记杨正喜等。随行采访的《宁夏日报》记者告诉我,带队视察工作的是国务院秘书长习仲勋。

正值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前期,中央领导来宁夏视察一定有重要新闻,我立即来了精神。

习仲勋一行在一号斜井值班工长的指引下,换上了臃肿的工作服,戴上了矿工帽,准备下井进行视察。

这时,宁夏陪同视察的同志提议:我们大家跟习仲勋同志照张相,留个纪念!习仲勋紧了紧工作服上的腰带,笑呵呵地打着手势招呼大家:“来来来,都来一起合个影!”

我记得有十一二个人,我没有进行现场调度,要求领导站在中间,突出领导的位置,大家非常随意围在习仲勋周围,画面非常亲切、融洽、自然,以至于照片洗出来,都分不出哪个是矿工,哪位是首长了。

我举起相机,调整好光圈、速度,屏住呼吸,以石嘴山一号斜井为背景,轻轻按下了快门。“咔嚓”一声,留下了永恒的瞬间。

10月20日,这张题目为“习仲勋同志视察石嘴山一号斜井时和陪同者合影”的照片刊登在了《宁夏日报》头版抢眼位置。

合影结束,习仲勋一行坐上罐笼车下到采煤区视察。我也准备跟着一起下去,抓拍视察现场。可能是出于安全的考虑,一号斜井的领导拦住我,死活不让我随行。眼看着大好采访时机从我镜头下溜走,我感到万分沮丧,这也成了我终身的遗憾。

从井下采煤区上来后,习仲勋换下工作服,穿上棉猴,随便洗了把脸,一行人边走边谈来到位于石嘴山北大街的石嘴山瓷厂视察。

习仲勋看得非常认真仔细,时不时停下脚步,询问生产技术情况。他在制坯车间绘图组一位绘图女工前停了下来,操着浓郁的陕西口音问女工:“瓷器上的画都是你们画出来的吗?每天能画多少图?”女工显得有些拘谨、羞涩,但看着习仲勋亲切温和的眼神,她很快放松下来,一一回答了习仲勋的问题。

我趁这个机会迅速站好了位置,调焦距、构图。习仲勋亲切地说:“你们的绘画要表现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精神面貌,要有时代特色、民族特色……”

“咔嚓”,我按下了快门,习仲勋视察瓷厂的画面瞬间定格。

这张“习仲勋同志在石嘴山瓷厂绘画组参观”的照片也刊登在了10月20日的《宁夏日报》一版上。

随后,习仲勋一行又查看了瓷厂的原料库房,他用手反复捻着瓷土,对陪同视察的中共宁夏工委书记处书记甘春雷说:“这里的瓷土很好,应很好地生产瓷器。”习仲勋在和陪同的宁夏领导交谈中,还不时询问马震武、马腾霭的情况。他说我有许多党内外少数民族朋友,如新疆包尔汉、赛福鼎·艾则孜、青海喜饶嘉措,宁夏马震武、马腾霭等,皆是肝胆相照的朋友。

视察中,习仲勋同志作风严谨务实,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在整个视察过程中,他脸上一直挂着谦和的微笑,像个邻家大叔。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穿的那件深色棉猴,当时的领导大都习惯穿呢子大衣、中山装,一般的公务员和工人、学生才穿那种棉猴。

朱康洛在石嘴山陶瓷厂旧址接受采访

习仲勋同志已经离开我们多年,斯人已逝,音容宛在。我跟他邂逅也就不到两个小时,但是他给我留下的是深深回忆和无尽思念,与他邂逅的场景常在我脑海中闪现,令我永生难忘。

“塞上煤城”石嘴山市,是国家“一五”时期布局建设的十大煤炭基地之一。在生产出煤炭5亿多吨,创造出产值多亿元之后,留给当地的却是日益枯竭的资源和难以居住的塌陷区。如今,经过综合治理,43平方公里的塌陷区变成了一个个风景秀丽的工业遗迹公园,成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朱康洛站在惠农区七彩园前感慨万千:“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做到了!”

石嘴山市博物馆内的习仲勋雕塑

石嘴山市建市60周年成就展上的习仲勋雕塑

大武口洗煤厂工业遗址公园博物馆内的习仲勋油画

追寻习仲勋的足迹还看今朝石嘴山

1年3月

石嘴山一矿二矿

年石嘴山一矿航拍

年3月二矿采矿沉陷区

年10月二矿采矿沉陷区整治后变成了七彩园,宁夏煤炭博物馆开馆

石嘴山二号主井现已列入工业遗址保护(年6月开工建设)

石嘴山陶瓷厂

昔日石嘴山陶瓷厂贴花车间

年9月纪念建市60周年摄影展上,一名陶瓷厂退休职工,在老照片中激动的认出了自己。

年石嘴山陶瓷厂制胚车间旧址,左侧的陶瓷厂旧址上现已新建了老街坊小区,右侧是惠农区政府

石嘴山陶瓷厂原职工孙建刚,年在大武口原创音乐会上演奏陶笛,这支陶笛也正是他自己的企业所生产,他将石嘴山市惠农区生产的陶笛,远销全国景区、学校乃至国外。

石嘴山陶瓷厂原职工杨达吾德,年开始制作泥哇呜,现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回族民间器乐代表性传承人。

石嘴山化工厂

年石嘴山矿务局化工厂工人村旧址(始建于年)

年8月在化工厂拍摄的电影《无人区杀人案事件》电影截图

年夏,摄影家在化工厂摄影采风

大武口洗煤厂

90年代的大武口洗煤厂夜景(年开工建设)

年10月大武口洗煤厂改造为工业遗址公园正式开园

参加活动的青年艺术家与高大的矿工雕塑合影

市民游客与洗煤厂新大门合影

年10月大武口洗煤厂夜景,这里正在举办首届宁夏工业文化艺术美食节

年大武口洗煤厂刘光成版画作品

年9月大武口洗煤厂曹晶晶水彩画作品

石炭井

昔日石炭井红光市场

年五一,游客在红光市场前自拍

年五一,游客乘坐有着60多年历史的绿皮火车“石炭井号”前往石炭井游览

昔日红光市场内

年4月,百名旅行社人员及新媒体人游览石炭井后,在红光市场内就餐

年7月贺兰山采煤形成的渣台上,经过整治,覆土上已长出片片青草

年五一,小游客在整治后的贺兰山渣台上快乐奔跑

石嘴山黄河大桥

昔日石嘴山黄河大桥,人物两侧是两座巨大的煤矸石山(始建于年)

年10月黄河大桥旁又修了一座新大桥,煤矸石山不见了,曾经的煤城石嘴山高楼拔起、绿意盎然......

口述:朱康洛/整理:王健/摄影:田春林、陈小组、张兆华、李凡

原文自《喜迎石嘴山建市60周年石嘴山故事“激情燃烧的群山”(工业卷)》第一篇《穿越时空的记忆》已获作者王健先生同意转载

祝福石嘴山市成立六十周年!

祝愿石嘴山的明天更加美好!

系列

序:石嘴山市正式成立是哪一天?第一期:最早记录“石嘴山”的古籍第二期:“不绿化石嘴山死不瞑目”第三期:尘封在惠农区小巷里的石嘴山第一座发电站第四期:“我的家在石炭井”第五期:有差距,正视;去杂音,发展

第六期:黄河岸边有人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qul.com/jybd/64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