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有血液透析机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余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日前,记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该院肾内科副主任刘书馨告诉记者,该中心目前也是东北三省最大的血液透析中心。与欧美发达国家以糖尿病肾病为主不同,我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首位病因是慢性肾小球肾炎。
尿常规检查要尽早开始
今年只有24岁的小月突然头疼、喘不上气、呕吐,去医院后被查出患有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逐渐恶化已经进入尿毒症,目前马上要做血液透析治疗。小月怎么会突然得了尿毒症了呢?刘书馨说,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十分隐匿,有的患者平素没有症状,也没有定期体检的习惯,所以像小月这样一发病就到了尿毒症期,让人感觉十分“突然”,实际上病程已经很长了,“在我院透析的患者中,40%的患者发病原因是慢性肾小球肾炎,所以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十分重要”。
慢性肾小球肾炎主要是免疫介导的肾脏疾病,具体的发病机制不清,在我国常见的病理类型以IgA肾病为主。据了解,在二十多年前人们还认为IgA肾病是良性的,无需治疗。然而,目前的临床研究发现,很多IgA肾病患者确诊十年、二十年以后进展为尿毒症。年轻人不注重体检,即使体检了看到尿蛋白有“+”号也没引起注意,这样就埋下了健康隐患。刘书馨提醒说,尿常规检查非常必要,年轻人最好每年做一次尿检。
尿蛋白质有“+”号要小心
尿常规化验单上的指标包括:酸碱度(PH)、尿比重(SG)、尿胆原(URO或UBG)、隐血(BLD)、白细胞(WBC)、尿蛋白(PRO)、尿糖(GLU)、胆红素(BIL)、酮体(KET)、尿红细胞(RBC)、尿液颜色(COL)。
刘书馨说,尿常规检查主要看两个指标看是否罹患肾小球肾炎,一是看蛋白质,二是看红细胞。当蛋白质有“+”号、红细胞大于3个/高倍视野时,就要立即去专科就诊。另外,作为判断肾脏功能是否有损伤的常见指标,尿素氮和肌酐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一旦升高,则很有可能是肾脏功能受损的表现。此外,很多人认为尿毒症就是没有尿,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很多尿毒症患者是有尿的,但是尿里只是水,排不出毒素,所以不能根据尿量判断病情轻重。”刘书馨说。
滥用中药也能致尿毒症
62岁的常大妈由于长期腰背疼、关节疼,吃了十几年止痛药了。“我四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吃止疼片,每天大概能吃个一两片吧。”常大妈对记者说。然而她万万没想到,最近她开始乏力、恶心、不爱吃东西,去医院检查一看,尿素氮和肌酐明显升高,被确诊为慢性间质性肾炎导致的尿毒症。
“慢性间质性肾炎主要是因为不按医嘱滥用药引起的,病人常年自己吃非甾体类消炎药、中药,不咨询医生,这样非常危险。”刘书馨说,而含有马兜玲酸成分的中草药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据最新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医疗损害事件造成约40万人非正常死亡,其中,致死原因很大一部分是不安全用药。
小心肥胖引起的肾病
除了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和慢性间质性肾炎,还有一种肾病与肥胖相关。这种由于肥胖导致的肾脏病目前在欧美国家发病率高,而我国青壮年由于工作应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富贵病”常年居高不下,也很有可能进入肥胖相关性肾病的高发期。
“中年人运动少、应酬多,容易引起肥胖,肥胖也可导致的尿中出现蛋白,即使定期体检也不重视体检结果,就容易忽略肾病。如果这部分人持续不减肥并不注意饮食习惯,就很有可能变成尿毒症。”刘书馨说,中年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是家庭的“顶梁柱”,更要注意身体健康。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的“人工肾”
即使是患了尿毒症,也并不是“无力回天”。肾脏是唯一一个可以体外替代的器官,可以通过高质量的血液透析或者腹膜透析来替代部分肾脏功能,使患者获得很好地生存质量和生存期。医院血液透析室,有很多患者白天上班,晚上行血液透析治疗,如果患者本人不说,同事们也许还不知道他/她是尿毒症患者呢!
刘书馨说,一旦检查出肾病也不要听之任之。慢性肾小球肾炎经过具体病理诊断,可通过口服激素、免疫制剂或者减少蛋白的药物来控制,虽不能治愈,但病情可控使之不发展为尿毒症。不滥用药、定期体检、通过控制饮食和合理运动降低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病率,都是对肾脏的保护措施。
刘书馨
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肾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擅长:肾脏病理阅片;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狼疮性肾炎的诊断与治疗;慢性肾脏病一体化治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