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些东西你在高一高二就该知道了,不过好在高三是一个接受能力更强的时期,所以你现在只要运用好应该也不算太晚
首先思考一个问题:
高三,我们唯一平等的是什么?
事实上,不管你是在一二线城市的火箭班也好,还是在十八线城市吊车尾,当你对整个高三作一个跳脱的观照,你就会发现:
高三,我们唯一平等的,只有时间。
什么能帮我们把时间最大化利用?
具有时间累积性的软实力
你背了一星期的作文素材,并不妨碍你在考场上写作文的时候大脑一片空白。但如果你长期训练写作思维,那么时间就是壁垒,这种软实力一旦形成,就意味着别人很难在短时间内超过你。再回想一下上一个问题,我们唯一平等且能把握的,只有时间。
现在可能有小朋友要退出去找各种效率神器啦学习方法啦,这是没错啦,不过这些东西就有点像装潢刷漆什么的——
冒昧问一下,你有房子吗?
这就对了嘛,不管你是日式欧式法式风格,都必须先盖好房子嘛。楼层越多,风格才能越多样,到时候你各种干货家具往里填才雕梁画栋美轮美奂金碧辉煌嘛
相信我,没有房子的干货和方法都是违章搭建。
好啦,点赞交个学费,00后搬砖工在线教你盖房子啦。
正规建造公司先给你看一个大纲:
PART1警惕大脑
PART2启动认知
PART1警惕大脑绝大部分人都没有意识到,你的大脑并不是你,它仅仅只是属于你。
你可以回想一下过去的一些记忆片段,是不是发现你的大脑不但没有帮助你,还会给你添乱。不然你说好学习的那个下午怎么都被b站微博朋友圈给占了?
事实上,你的大脑可能比你要聪明一点,但它一定比你懒得多得多得多
走神都经历过吧?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它是全球学生永恒的尴尬?
这是因为人类讲话的速度远低于思考的速度,就会导致听着听着你的大脑就觉得哎呀这啥呀太简单了不听了。走神初期,可能只是几分之一秒,这个时间段内容大脑仍能自动处理许多信号。当大脑神游归来,它一看,嗯,也没错过什么重要的东西嘛。于是,它又开始自动走神。这一次就有可能比之前更久,不过没关系,它懒嘛,它会一遍遍“证明”自己没错过什么,对走神这件事绝对“游刃有余”。就像你也会一次次把男神女神不经意的举动当做是双向暗恋的信号嘛嘻嘻。
所以你明白了,什么拖延、焦虑、意志力薄弱啊真的不完全是你的错,只是因为你正处于被自己的大脑控制的阶段。
如果整个人完全被大脑牵引着走
你只是你大脑的傀儡
不信,我问你一个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学习?
废话,努力学习当然是为了高考考出好成绩啊
那为什么要考出好成绩?
当然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啊,为了挣大钱买大房子然后……
所以,即使你不说出来,你应该也已经意识到
勤奋努力为的是享受偷懒
是不是不太对?
还是大脑,它的存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为了诱惑你堕入恶的那一面
所以如果你完全接受老师家长们说的
你努力学习是为了
高三辛苦一下大学就解放了
为了考清华考北大走上人生巅峰
你可能就掉进了大脑给你准备的传统观念陷阱
即便你真的一碗鸡汤肝到高考
大概率最后——
废物引进计划欢迎您
一旦你放任大脑直接按喜好操作,它最终的目标一定是以享乐为导向的
斯德哥尔摩效应知道伐
你是在协助你的大脑杀害自我认知
所以,要把高考请下神坛,打破教师神性权威
那正确的逻辑是什么?
努力学习,是为了提升个人价值
高考考好,是为了获得更好的资源以便学习,进一步实现个人价值
当你把学习和能力提升关联,就会产生成就感
当你把能力提升和个人价值关联,就会产生自我认同
因此,成功不应该是一个目标,而是在追求目标过程中偶然获得的附赠
越是急功近利,越是背道而驰
从心理学上讲,无心插柳柳成荫才是真的
个人价值才是你真正的自我想要的,而不是大脑和传统观念强加给你的
对这点有共鸣其实是很难的,如果你有,说明你已经有一点“警惕大脑”的意识了
一旦想明白这个问题,连带的一系列问题都会自然的迎刃而解。但不得不承认,有些认识,哪怕是简单的常识,也需要亲身经历后才能真正体会。
能看到这里,你已经很勇敢了。一般人很难接受与已知经验相左的观念。因为观念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筛选的过程,即便很多经验是强制灌输的,大脑也会强迫我们把这些想当然的结论当作自己认真思考之后的结果。
普通人一遍遍协助大脑确认只听想听的
而你不一样,你想改变
现在,你会发现一个神奇的现象:
我们竟然可以用自己的大脑控制自己的大脑
当你真正意识到这点,你已经超过80%的学生了,剩下的20%又有80%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自己的大脑。因此只有4%的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利用自然对人类最大的恩赐——大脑额叶。
因此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知道“高三你必须明白什么”,我们标定的是人生,我们享受的是时间复利带来的短时间内无法跨越的差距。
怎么做?
下翻划拉一下屏幕看看我的头像旁边写的是什么——
学会主宰你的大脑
让大脑为你所用
这一点,很重要。
PART2启动认知即使是很多成年人,认知仍处于“未开启”状态。
经过大脑的“选择性输入”,他们只听得到自己想听的,只看得见自己想看的
他们依然可以依靠自己作为人类理所当然拥有的智商正常的生活——
因为没有见过更好的,所以认为能想象到的已经是最好的
这才是限制,这是一种潜在的降维打击
很多人悬崖勒马幡然醒悟并不是因为他们被突如其来的福祉砸得眼冒金星,而是因为他们的认知开启了。认知相当于一个过滤系统,同样的一段话,经处理后他们吸收的是你的十倍,随着科目种类的增加和时间累积的利滚利,各种因素所引发的结果的数量将以几何级数的方式激增。
同样是人,为什么他能想到的我就想不到?
对不起,真的想不到。
不过高考能力考查有限,所以给你造个两层独栋小别野肯定够用了,接好了啊——
理性决策力和自我追问刚才我们已经说了要主宰你的大脑,怎么主宰?你的认知和你的大脑一起逛街喝奶茶开开心心打成一片你还主宰个锤锤鱼?
分开,划清界限
不要怀疑人类的加戏能力,你现在就想象你的大脑是一个长着小手小脚小眼睛的对立客体,你的认知所扮演的就是征服者,它才是你真正的自我。
01理性决策力现在你的认知大概率还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小菜鸡,没关系,我们要培养它,让它尽可能早的把大脑按在地上摩擦(不是
好啦,又到了最爱的拆字法环节
理性——思考、分析
决策力——判断力、执行力
思考,这件事已经说烂了,我们对习以为常的事物习惯性视而不见。不是因为它不对,而是我们在上千遍的说教中产生了抵触。
没错,还是大脑的锅,你下意识自然流露的情绪,很大程度都是由大脑支配的
为了让你的认知装配上理性,你要把思考的过程具体化
没关系,我都帮你准备好了——
“本质—目的—工具”思维
思考是一件比搬砖还累的事,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你不愿意思考,而是你觉得自己不会思考
这个时候大脑又开始给你催眠:算了吧太难了划掉吧下一个
以便你始终在它的控制中
提起高考,你是不是有点焦虑,有点恐惧?
现在你来尝试用上面的思维解决这个问题
本质:
高考的本质是什么?
高考的本质是一场检验性质的筛选
在这样一场筛选里,学生就像一个个包裹,被打上不同的标签,打包,分装,送往不同的城市
恐惧和焦虑的本质是什么?
这些负面情感来自对结果严重性的设想和对掌控感的缺失
换句话说,就是你觉得自己这个牌子质量不行玩球了肯定要被扔到垃圾场(严重性),呜呜呜没办法啊我就是个大萝北学了三年感觉还是啥也不会(掌控感)
目的:
高考是为了什么?
高考是为了获得一个更好的学习平台,以便追求个人价值。
如果你高考考差了,你就停止学习,停止追求个人价值了吗?
如果在上一节“为什么要努力学习”真正搞懂了“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这件事的同学,你应该已经明白。
如果人生的意义在于成长,高考只是为了检测学习效果,不管考的差考的好,你只不过是“换一个地方继续学习”而已,因为你已经明白,努力才是生活的常态。那既然我们的根本目标并没有崩塌,只是路途可能会曲折一点,我们又何必对“高考定终生”的荒谬言论又爱又惧?
普通人害怕高考失败,因为他们把高考当作学习历程的终结。如果“活到老,学到老”的箴言诚不欺我,那我们有理由相信,学习历程的终结,实际是人生的终结。
因此不管高考与否,我们仍将学习,仍将以自我价值的提升作为最终目标,高考只是一个点,而个人提升是一个状态。相应的,你的生命应当是一条射线,而不是以出生和高考为端点的一条线段。
人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