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野草rdquo和她的野

沐阳发了一个贴子,说如果你来青山村,应该看一看野草展。于是我来到了青山村,只为了去看一看“野草”和她的野草展。

“野草”日常大多数时间都住在杭州,因为喜欢自然和野草,在杭州余杭的青山村租了一幢房子,按照自己的意图装修以后,“野草”的“飨识美味花园”开张了。

门口的水泥路面用野草叶子做的拓印

当我来到这个花园的时候,“野草”正带着孩子们在她自己的院子里看野草。“野草”把她的这个长满杂草的花园叫做疗愈花园,我一看到这个花园,就非常喜欢,碧绿的绿草地上种了草皮,上面长满了杂草,母草、喜旱莲子草、叶下珠、艾草、碎米莎草等等,我数不清有多少种草。也许,在别人的眼里,这些杂草和这一个花园的底色很不相配,都应该属于被清除的内容,但是在“野草”的眼里,它们都很美,带给她很多灵感。

这让我想起了杂草的故事的开篇语:倘若有什么植物妨碍了我们的计划,或是扰乱了我们干净齐整的世界,人们就会给它们冠上杂草之名。可如果你本没什么宏伟大计或长远蓝图,它们就只是清新简单的绿影,一点也不面目可憎。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野草,关键是你看待它们的态度。

“野草”让小朋友们讲述一下这个花园的特点,你印像最深的是什么,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并在讲义夹上写下了自己对这个花园的感受,杂草特别多,没有拔掉,草的颜色特别深,这些草都特别小,这个花园很简单,这些绿色感觉很舒服。”野草“还让小朋友们脱了鞋子,踩在这些草上,感受这些生命。那些孩子脱了鞋子,光着脚在草地上奔跑、跳跃的时候,都大声喊着,好舒服呀!孩子们在草地上完全释放了自己,而这样的满足感只是来源于踩在这些普通的杂草上。

“野草”给小朋友们都布置了作业,让他们每个人都在草地上寻找10种草,观察它们,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还特意强调了,不用刻意去知道它们的名字。是的,对于那些野草的名字,你要记住它们很难,其实这件事情跟本不需要刻意去做,当你真的认真去观察过它们了,看到过它们开花结果的样子了,知识它们的可恶之处,比如人人痛恨的喜旱莲子草,或者可爱之处,比如那些叶子让你怎么也掐不齐的鸡眼草,或者可以做成可爱的小兔子的狗尾巴草,这个时候,你和这些野草之间就有了连接。某一天,当你重新见到这种野草的时候,你就会回想起你和这些野草曾经发生的故事。

很快,孩子们都回来了,他们在地上摆弄这些刚刚拔来的野草,孩子们在安静地观察,这些草的叶子是什么样的,花是什么样的,根是什么样的,他们拔过了,摸过了,感受过了,就可以知道,草与草之间是不一样的。关于野草,有人喜欢,有人厌恶,可是不管人们对它们的态度怎样,它们丝毫不会改变自己的心性。它们总是围绕在人们身边,把“紧跟人类脚步”的字面意思发挥到了极致,不管你怎么踩它,压它,它们依旧继续生长,年年如此,仿佛越是被践踏,它们就越生机勃勃。

下午当我们从村子里转回来的时候,“野草”正在研究她的那些野草,一个一个在寻找它们的名字,而沐阳则很认真地在记笔记。我们这些从未谋面的朋友,竟然因为野草连接在了一起,我突然惊叹于野草的力量,我们一直在一起聊野草的事情,仿佛有很多话题,关于它们强大的生命力,关于它们的药用价值、关于小时候的游戏,关于如何做标本,关于一些野草的书籍,还有很多很多,一直聊到天黑。

“野草”说关于野草,她有很多计划,她想把民宿附近的这些草都做成标本,想把李根友老师编的《浙江野菜种精选图谱》里面介绍的野菜全部尝试一下,每年做一次野草展,她想让更多的人都来认识这里野草,告诉人们,这些草并不都是一无是处的了,它们有它们的性格脾气,它们有它们的用处。

图片来自沐阳

在和“野草”交流的时候,我的脑子里一直想着《杂草的故事》这本书,在字里行间我都可以感受到理查德·梅比对杂草的感情,对杂草独到的认识。当他在废弃的停车场上,在垃圾堆里,在工业废墟中,看到这些依然努力生长、努力开花、绿意汹涌的杂草时,他从这些杂草中看出了杂草的哲学,大自然的生存法则。“野草”在自己的疗愈花园里研究杂草的时候,我也看到了她对杂草的感情。

图片来自沐阳

图片来自沐阳

我们约好了,未来的野草展,我们还要再见。

沐阳带我们逛了长满野草的村中小路

小丸子林捷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qul.com/jybd/5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