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必需睡硬板床??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转归与负重、体重有一定的关系,即在纤维环发生劳损、破裂后,负重与体重的压力可使髓核从破裂的纤维环处突出,刺激和压迫神经根,使神经根发生炎性渗出、水肿,加重了髓核对神经根的损害,出现腰腿痛症状。这时,通过卧床休息尤其是卧硬板床休息,可消除负重和体重对椎间盘的压力,有利于解除腰部肌肉、韧带的收缩及痉挛,恢复腰部肌肉、韧带的原有平衡状态,突出的髓核也随之脱水、缩小,促进了神经根炎性水肿、渗出的吸收,减轻突出的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程度,使症状得到缓解。 因此,卧硬板床休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个基本原则。如在卧硬板床休息时,配合牵引治疗,能加大椎间隙、使椎间盘产生负压,有利于突出的椎间盘回纳,则疗效更佳。我国居民所使用的床具种类很多,如木板床、席梦丝床、土炕、水床、气床等,各种床具有各自不同的优缺点。但无论什么床具,只要是过于柔软的床具即在人体体重压迫下易形成中间低、周围高的床具,都会影响腰椎正常的生理屈度,造成腰部肌肉、韧带的收缩、紧张及痉挛,从而加重临床症状。人们可根据个人生活习惯、住地的气候、经济条件选择床具,但所选择的床具要使人体在仰卧位时保持腰椎正常的生理前凸,侧卧时保持腰椎不侧弯。较理想和经济的选择是木板床,并在床板上铺厚度适当、软硬适宜的褥子或海棉床垫,同时,还要保证充足的卧床时间,这样能最大程度地减轻或解除腰部肌肉的收缩、紧张、痉挛。此外,卧床休息也不是绝对不动,可在床上适当运动,尤其是进行功能锻炼,可避免肌肉废用性萎缩及防止神经根的粘连,对日后下床后的疾病恢复极有帮助。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应采取什么样的站立姿势最好? 脊椎是人体的中轴,在静力状态下,其具有特有的生理曲线,即四个曲度: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和骶椎后凸,表明脊柱自身的稳定。在正常直立状态下,脊椎必然承受纵向的压应力、剪力、张应力以及弯曲和旋转的力量等。这种稳定性的存在与维持,主要依赖内源性与外源性稳定因素。前者主要指髓核内在使两侧椎体分离的压应力与纤维环及周围韧带抗髓核分离的压应力之间的平衡,后者主要指脊椎周围,髋部以及胸腹腔内外肌群内部平衡。站立姿势不良,尤其是脊柱不正,会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隐伏根源,如含胸垂肩、下巴前突以及站立时左右倚靠,东歪西斜的站立姿势会破坏这种内源性或外源性稳定因素,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或复发。 正确的站立姿势是两眼平视,下颌稍内收,胸部挺起,腰背平直,小腿微收,两腿直立,两足距离与双肩宽度相等。这样整个骨盆会前倾,全身的重力均匀通过脊柱、骨盆传向下肢至足,成为真正的“脚踏实地”。此时,人体的重力线正好通过腰椎及椎间盘后部,能有效地避免椎间盘再次突出。 在劳动中应采取的较好站立位置是:膝关节微屈、臀大肌轻轻收缩,腹肌自然收缩。这样的站立体位与标准站立体位相似,可使骨盆轻松后倾,能增加脊柱的支撑力,减轻椎间盘的负担。 此外,长时间的一个姿势站立是不能耐久的,这时可以改为“稍息”的姿势。当然,站立也不应过久,可适当进行一些原地活动,特别是腰背部的活动以消除腰背肌的疲劳。一旦发现有站立体位的不良姿势应及时加以纠正,以免造成腰痛、腰肌紧张、甚至发生脊柱侧弯等症。由此可见,正确的站立姿势也是避免椎间盘再次突出的不可缺少的一个条件。 什么样的坐姿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最适宜? 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坐姿五花八门、各式各样:有的人把臀部坐在椅凳的边缘上;有的人坐时习惯将腰向后突;有的人喜欢翘“二郎腿”的坐姿等等。这些坐姿从表面上看似乎没什么不合适的,那么,这样的坐姿好不好呢? 有些人认为,不管怎么坐,只要自己感到舒服,不费劲就行。但事实上,人的坐姿正确与否并不完全由舒适与否、费劲与否来决定的。有些坐姿在短时间内可感到舒适,不费劲,但时间长了,舒适感就会逐渐消失,而产生腰部的疼痛感。准确地讲,人的坐姿正确与否的标准主要看坐姿时脊柱、尤其是腰椎是否尽可能符合生理曲度及生物力学原理,此外,还应看头颈部是否吃力,双腿是否放松等等。 那么,什么样的坐姿最好呢?正确的坐姿应该是上身挺直、下颌微收、双下肢并拢,还应选择合适的坐具,以使腰部处于相对松弛状态,减少劳损的机会。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时应在上述姿势的基础上,尽量将腰背紧贴并倚靠椅背,使腰骶部的肌肉不致疲劳。 也许不少人都有过久坐后突然站起会有一种腰痛、腰直不起来的感觉,这是由于人坐久后腰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而发生痉挛所致。因此,不论是怎么坐,正确与否,人们都应在坐了一段时间后,活动腰部、下肢甚至全身。这不仅有利于保持腰椎的生理功能,而且对身体其他部位也有保护作用。如:久坐时可经常直直腰杆,两肩往后扩展一下,即所谓“伸懒腰”,也可把一足放在另一足之上,不断地变换。 此外,坐下和站起的动作也有一定的要求。坐下时,最好先走到椅凳边,一足放到另一足后面,然后上身微向前倾,缓缓坐下,站起时,最好先将一足放在另一足的后面,轻轻用力蹬地,使上身离位而起,同时,上半身微向前倾,在此过程中腰背尽量保持正直。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除采取正确的坐姿外,正确的坐下及站起的动作更为重要,因不正确的动作常使该病复发。 坐具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关系吗? 在许多时候,人的坐姿并不完全取决于人的本身,坐具对坐姿的正确与否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坐具不合适,同样也可以引起腰痛。 坐凳子时,因无靠背,人们或自然弯腰坐着,或直腰坐着。弯腰坐着,可使腰椎保持自然屈曲状态,腰肌相对处于松弛状态,此时腰椎的稳定由腰椎周围的韧带维持,久坐后腰椎周围韧带易发生劳损;直腰坐时,腰肌处于收缩状态,久坐后腰背肌持续收缩,易发生劳损,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产生腰痛。老年人和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患者的腰背肌肉,韧带弹性及耐力较差,有不同程度的退变或损伤,不适合坐凳子,尤其不适合坐太低的凳子。青壮年则由于肌肉、韧带的弹性及耐力良好,较适合坐凳子。 椅子由于有靠背,可以承担躯体的部分重力,使腰背肌肉处于相对松弛的状态,同时也不加重腰椎周围韧带的负担,可减少劳损机会。坐椅子时,应注意尽量将腰背部贴紧椅背,工作时,应将椅子尽量拉向桌子,缩短桌椅间的距离。 既然坐具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关系,那么什么样的坐具更合适呢?有人做过这方面的研究表明:腰背部休息时的角度和腰部有无支撑物依托,对椎间盘压力有着直接关系。即由直角状态的坐姿改为向后倾斜度时,可以使椎间盘内压力明显降低,此时再于腰部加3cm厚之依托物,可使椎间盘内压力进一步降低,如将此支撑物加大至5cm厚时,则椎间盘内压力可降低至-0.3MPa。因此,较为合适的坐具要求高低适中,并有一定后倾角的靠背,如在腰部有3~5cm厚的依托物则更佳。 什么样的行走姿势最好? 有些人走路时习惯低着脑袋、弯腰弓背,重心后移,两脚尖内旋或外旋,致使腰肌用力失衡,容易形成驼背,严重时会使腹肌松弛,胸廓不能扩展,影响心肺功能,还可影响青春期少女乳房发育。若走路时重心习惯向单侧倾斜,则容易导致脊柱侧弯。 正确的行走姿势除能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外,还可体现个性气质、文化修养及美学神韵,所以青少年一定要学会正确的行走姿势。女子步态宜典雅、轻盈,以利骨盆及子宫韧带的发育和血液循环。男子汉应表现出“阳刚”气概,步态矫健,稳重、大方。无论男女,表情均应自然,双目平视前方,头微昂,口微闭,颈正直,胸部自然前上挺,腰部挺直,收小腹,臀部略向后突,双臂自然下垂,双上臂自然摆动,摆幅30度左右,前摆时肘微屈,勿甩前臂,后摆时勿甩手腕;下肢举步有力,步行后蹬着力点侧重在跖趾关节内侧,利用足弓的杠杆作用推进身体前移,换步时肌肉微放松,膝关节勿过于弯曲,大腿不宜抬得过高。每个单步步幅依自己腿长及脚长而定,一般平步为70cm左右。行走时勿上下颤动和左右摇摆。 此外,上、下楼时,也应注意姿势,如果姿势不当,会出现“踏空”而闪腰的情况。正确的上下楼步态应全足踏实在楼梯上,不要只踏半只脚,膝关节应略屈曲,收小腹,臀部向内收,上身正直,速度适当。 采取正确的行走姿势,腰椎会保持正常生理曲度,既不歪斜,也不扭曲,腰部也不会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枕头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关系吗? 枕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从出生到死亡都要使用,真可谓“白头到老的终生伴侣”。一般人都有这样的常识,即“高枕并非无忧”。不合适的枕头除可以引起落枕等颈部疾病外,对腰椎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枕头是维持人体卧位时脊柱尤其是颈椎和腰椎生理曲线的主要工具。如果我们选择枕头过高,不仅不符合颈椎的生理屈度,使颈椎过于前屈、颈部软组织过度紧张、疲劳,易发生落枕,久而久之还会造成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反张或者成角畸形等,引起颈椎发生退行性改变,而且还可使腰背部骶棘肌也随之处于高张力状态,从而导致腰椎生理前凸变直或消失,腰部软组织出现劳损,同时椎间关节内压力也会增高,还会导致髓核后突,或使突出的髓核后突加重。枕头过低或不用枕头,则脊柱无法保持正常生理状态,使腰椎增加不合理的负担,不利于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来说,什么样的枕头较为合理?枕头的高度一般以压缩后和自己的拳头高度相当或略低为宜,长度以超过自己的肩宽10~15cm为宜,和颈部后面相接触的部位最高,以衬托颈曲,维持颈部正常生理曲度,而和后枕部相接触的部位要低一些,软一些,起辅助作用。枕头的硬度也应适当。 为了治疗或者预防腰痛,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和当地的物产条件,选购或自制符合生理要求的枕头。 什么样的睡眠姿势比较合理? 人生大约有三分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睡眠姿势合理与否与腰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果睡眠姿势不合理,不仅可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而且也易引起颈椎病。 因为每个人从小形成的睡眠习惯不同,故有不同的睡眠姿势。人的睡眠姿势大致可有三种: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仰卧位时,只要床舒适,四肢保持自然伸展,可使全身肌肉放松,并使腰椎间隙压力明显降低,减轻腰椎间盘后突,对于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是最佳体位;侧卧位时一般认为右侧卧位最好,原因是右侧卧位不会压迫心脏,而且不会影响胃肠蠕动。我们认为不必讲究是采取左侧卧位还是右侧卧位,因为人在睡眠当中总是要不断翻身,因长时间维持一种睡眠姿势,会使一部分肌肉松弛的同时,相对使其他一些肌肉处于紧张状态,而且躯体因长时间受压而血运不畅,神经缺氧、缺血产生麻木,因此,翻身是人体的自我保护。俯卧位时,往往使头颈处于向一侧极度扭转的体位,胸部受压,易引起颈部肌肉、韧带、关节的劳损和退行性病变,也易引起腰椎前凸增大,压迫心肺而影响呼吸,加重心肺负担,故这种睡眠姿势一般不宜采取。 综上所述,睡眠姿势以仰卧位或侧卧位为宜,因为可以使人体四肢自然伸直或微屈,全身肌肉易放松,使人感到舒适。 为什么洗漱姿势不当能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门诊常有许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诉说他的腰痛是清晨起床后,在洗脸或刷牙时突然引起,这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人体经过一夜睡眠之后,肌肉、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会变得僵硬而无法灵活运动。此时,如果马上成为半起半坐那样弯腰翘臀的姿势进行洗脸、刷牙,就会对腰椎间盘产生较大的压力及关节囊负荷加大,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的诱发因素。为了避免在刷牙、洗脸时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首先,要在起床后略微活动一下腰部,做做后伸、左右旋转、“伸懒腰”等动作,使腰部不致于从相对静止的状态马上转移到一个增加腰部负荷的动作,但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洗脸刷牙时的姿势。正确的姿势应是膝部微屈下蹲,然后,再向前弯腰,这样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减低腰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而且能降低腰椎小关节及关节囊、韧带的负荷。此外,洗脸盆位置不要放置得太低,避免由于腰椎过度向前弯曲而加重腰部的负荷。 洗漱动作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进行的动作,但人们往往忽视洗漱时的姿势,使之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诱发因素之一。因此,平时应加以注意,尤其是常有腰部不适,或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的病人。 弯腰提取和搬运重物时采用什么姿势最好? 弯腰提取和搬运重物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极为常见,如工人搬运重物、妇女端放在地上的洗衣盆等。在这些情况中,如果不注意姿势,尤其是平日难得有机会进行重体力劳动的脑力劳动者或家庭妇女,很容易造成腰骶部的损伤。在弯腰提取和搬运重物时,最不利于腰骶部的姿势就是直膝弯腰的提取和搬运重物。因这种姿势下,腰椎由屈曲位直腰时,虽然臀大肌等其他部位的肌肉收缩,当弯腰超过90度时骶棘肌不起维持脊柱位置及保护韧带的作用,所有脊柱后侧的张力均由韧带来承担,起立时骶棘肌必须首先用较大的力量收缩,以伸展第5腰椎以上的躯干而将重物搬起,故极易造成腰骶部扭伤,而且直膝弯腰搬提重物,物体重心离躯干轴线远,必然也会加重腰背肌肉、韧带的负担,造成腰骶部肌肉、韧带的损伤。 在弯腰搬提重物时,正确的姿势是先将身体向重物尽量靠拢,然后曲膝、曲髋,再用双手持物,伸膝伸髋,重物即可被搬起。这样,主要依靠臀大肌及股四头肌的收缩力量,避免腰背肌用力,腰部损伤的机会也减少了。另外,在搬移重物时,要注意使双膝处于半屈曲状态,使物体尽量接近身体,则可减少腰背肌的负担,减少了损伤的机会。 做家务活时如何减轻腰部的负担? 虽然现在许多家庭都有洗衣机、洗碗机、吸尘器等现代化电器,把人们从繁劳的家务中解脱出来,但仍需要干象择菜、洗菜、洗肉、切菜、淘米、洗小件物品等家务活,如不注意姿势,往往会出现腰腿痛,可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 (1)洗小件物品及淘米、洗菜时,最好不要将盆直接放在地上,或放在太低的位置,而应放在不必过度弯腰的高度,这样可以避免腰部过度弯曲,减少腰部的负担。 (2)择菜时,应放在一个高度适当的台子上或坐在一个高低合适的凳子上择菜,以避免腰部的过度向前屈曲。 (3)切菜、切肉时,应该放在一个高度适当的台子上,切物品时应保持脊柱正直,不要左右歪斜、东倚西靠,尽可能不弯曲腰部。 (4)扫地、拖地时,应将扫帚或拖布的把加长,以避免过度弯曲腰部,造成腰肌的劳损。如居室面积过大,可分几次打扫,在间隔时间内可适当活动一下腰部,避免腰痛。 (5)晾晒衣服或擦高处玻璃等活动时,应在脚下垫个矮凳,因为如果晾衣绳较高或擦高处玻璃时,势必要采取翘脚伸腰的姿势,使腰部的后伸加大,易造成腰痛,如站在矮凳上则可避免。 好多人都有在家干家务活比上班还累的感觉,这是因为我们常集中在某一天突击劳动的结果,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我们干家务要劳逸结合。 看电视时,如何避免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现代生活里,电视已相当普及,电视频道日益增多,电视节日也五彩缤纷,加之近几年影碟机、录像机已逐步进入家庭,因此,人们看电视所花费的时间也随之延长。观看电视节目及影碟片调剂生活固然是好事,但长时间的看电视势必造成许多不良后果。在观看电视时,有些人喜欢横躺在沙发、倚靠着沙发、半起半靠在床头欣赏节目,这些不良的姿势持续过久,加之被精彩的电视节目所吸引,活动很少,不能及时很好地调整腰部姿势,加重了腰部负担,造成腰痛。少年儿童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如长期不良的姿势观看电视,就有可能造成驼背或脊柱侧弯等疾病;老年人腰椎已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再加之长时间不良的姿势观看电视,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为了避免因观看电视而引起腰痛,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电视机放置的高度要适当,即电视机的高度和人体坐位视线相平。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人体的脊柱曲度发生改变,并造成肌肉紧张。(2)要选择合适的坐具,要求坐具高低适中,并有一定后倾角度的靠背,有扶手更好,并采取一些辅助性的措施,如腰部加靠垫,脚凳垫着下肢。(3)要注意经常调整身体的姿势,适当时候,站起来活动活动腰部,这样可以避免腰痛。 弯腰拾物不注意姿势,也能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吗? 弯腰拾物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极为常见的一种动作。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小题大作,这是由于人们并不注意这个小小动作的缘故,许多有过腰痛病史的病人都会有类似的经历,弯腰拾落在地上的纸张、硬币或其他小件物品,如果不注意姿势会突然引起腰痛。因此,弯腰拾物也要注意一定姿势。不正确的弯腰拾物姿势是双腿伸直站立,在不屈曲或少屈曲髋、膝关节的情况下弯腰拾东西。这种情况下,腰椎小关节负荷增加,容易造成关节囊、肌肉、韧带的劳损,从而增加腰椎间盘的压力,有可能造成“闪腰”,严重者甚至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症。正确的弯腰拾物姿势是先屈曲髋关节和膝关节,充分下蹲后再弯腰拾东西。由于已充分屈髋屈膝下蹲,身体重心下移,此时只需略为屈曲腰部,即可完成拾物动作,腰部不感到吃力,轻而易举的完成此弯腰拾物动作。 弯腰拾物动作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进行的动作,但人们常常疏忽应采取正确的姿势,这就不免经常有人因弯腰拾物姿势不当而促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时刻注意正确的姿势,并经常加强游泳等体育锻炼,以加强腰背肌力量,避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 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宜穿高跟鞋? 当今穿高跟鞋的女性非常普遍,而且鞋跟还变得越来越高。这是因为穿高跟鞋可使身材矮小的女性增加一定高度,而且还能使人的躯体挺胸收腹,昂首直腰,显得精神挺拔,更好的衬托出成熟女性的曲线美。但人们不知穿上高跟鞋以后,鞋跟的高度使得人体的重心相对提高,为了稳定人体因重心改变而失去的原有平衡,身体的肌肉紧张,尤其是腰背部肌肉就会重新调整,以创造新的平衡状态。 穿上高跟鞋后,骨盆的前倾增加,重力线通过骨盆的前方,使腰部为保持平衡而增加负担,随之后伸增强,腰椎小关节囊处于长期紧张状态,相应的肌肉、韧带也处于长期紧张状态而发生劳损,导致腰痛。此外,由于人体的重心前移,全身重量将会过分集中到足趾及前足掌上,从而增加了足趾及前足掌的承受力,日久可造成足横弓塌陷、足掌产生鸡眼、胼胝、外翻等疾病。 那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穿什么鞋好呢?是不是穿平底鞋最好?也不是。较合理的鞋跟高度一般以3cm左右最为理想。 国家公务员如何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 国家公务员工作时,腰椎所承受的负荷比体力劳动者小得多,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并不比体力劳动者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坐具与办公桌高度不相协凋、坐姿不良或不良姿势过久以及缺乏腰背肌的锻炼等,都可成为诱发国家公务人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因素。那么,如何预防国家公务人员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呢?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选择合适的坐具,尽可能减少腰骶部的劳损。那么什么样才叫较合适的坐具呢?较为合理的坐具要求高低适中,并有一定后倾角的靠背,如有扶手则更佳。另外,还应注意坐具与办公桌的距离及高度是否协调。长时间开会作报告时最好不要坐沙发。 (2)加强自身保护和锻炼。对国家公务员来说坐的时间相对长而运动少,腰背肌较弱。因此加强自身保护和锻炼对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十分重要。平时应采取正确的办公坐势,在工作一段时间后,调整自己的体位,不宜让腰椎长期处于某一被迫体位。另外还应注意加强腰背肌的锻炼,即不时地离开办公桌,做后伸、左右旋转等腰部活动或每天定期进行腰背肌的锻炼如“五点支撑”、“燕飞”等,也可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保健操、太极拳等锻炼项目。 (3)合理地使用空调。现代许多办公室都安装了空调,这无疑在炎热的夏天为国家公务员带来一个凉爽的工作环境,但室温太低、凉气过重,使腰背肌肉及椎间盘周围组织的血运障碍,增加发生了腰痛的机会。我们认为室温在26度左右较适宜,此外,空调的风口切忌对着腰部及后背。 汽车司机如何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呢? 汽车司机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比较高,尤其是出租车司机或长途汽车司机。这主要是开车时腰部的姿势不良或不良姿势过久,座位与方向盘的高度不协调,以及腰骶部受到长时间的颠震所致。那么,对于汽车司机来说采取什么措施能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呢?请注意如下几点: (1)应把座位适当地移向方向盘,使方向盘在不影响转向的情况下尽量靠近胸前,同时靠背后倾角度以度为宜,不要使后倾角度太大,并调整座位与方向盘之间的高度。座位过低双肩会有上耸的感觉,过高则易使腰椎过度过伸增加了腰部的负荷,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2)需尽量避免连续开车超过一小时。需要长时间开车时,宜中途停车休息5~10分钟,走出驾驶室,到外面稍微活动一下,做一些腰部的活动保健体操。为了预防颈部的疲劳,还可同时做一些颈部活动保健体操,这样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或减轻颈腰部疲劳引起的颈腰痛。 (3)对于汽车司机来说,坐的时间较长而活动少,预防腰痛最主要的措施是加强自身保护,即加强颈腰部肌肉的功能锻炼,每天定期或休息时进行颈腰背部肌肉功能锻炼,多参加诸如游泳等体育运动。 (4)现代许多汽车中都配有空调,给司机们创造一个凉爽的环境,但凉气对于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司机来说又属于“风寒”之邪,容易诱发腰痛。因此,尽量不要把驾驶室的温度调得太低,同时还要注意与驾驶室外的温度变化,谨防感冒。 (5)汽车发生故障,需要钻到车底修理时,如始终绷着下肢,就会使腰部过度后伸,工作时间一久,易发生腰部肌肉劳损现象。因此,在车底修理时,应把双腿屈曲起来,减轻腰部负担。 在体育运动中,为什么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如何避免? 许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是在体育运动中发生腰部损伤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的,这是因为椎间盘具有缓冲暴力,减轻震荡的作用,由于经常受到体重、肌肉和韧带张力的影响和挤压。当进行诸如跑跳或负重等体育运动时,易使纤维环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破裂,使髓核脱出,压迫神经根,产生腰腿痛症状。因此,外伤尤其是积累性损伤,是引起纤维环破裂椎间盘突出的诱因。在体育运动中,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有:①运动前没有充分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够。②腰部活动不当。③腰部负荷较大的运动或训练中,缺乏腰部保护措施。④自我保护观念不强。为了更好地避免体育运动中损伤腰部,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要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在进行体育运动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活动。无论何种体育运动,在正式开始前均应对脊椎、四肢进行由小幅度到大幅度、由慢到快的准备活动,以腰部充分活动、四肢关节灵活为度。 (2)在体育运动中,应合理安排腰部运动量,运动量应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并在运动中有一定时间的间歇,以避免腰部过度疲劳。 (3)注意运动姿势。所有体育运动均涉及脊柱的姿势是否正确。尤其应注意的是体育运动中的腰部状态,应尽力保持其自然体位。 (4)在腰部负荷较大的体育运动中,应加强腰部保护措施。如进行举重等运动时,应佩带宽腰带或弹性的腰围。其不仅能够起到加强腰部肌肉力量的作用,而且可适当限制腰椎的过伸或过屈活动,从而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5)腰部损伤应及时、正确治疗。在腰伤未愈的情况下切不可继续训练,以免反复损伤,迁延难愈。 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就不能进行体育运动吗?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来说,是否能进行体育运动,要视患者的病情才能够决定。一般来说,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期,一定要卧硬板床休息,并适当采取的治疗,绝对禁止进行体育运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急性发作缓解期或已经缓解仅有轻微症状的患者,可适当参加体育运动,但要缓慢地进行运动并适当控制活动量,循序渐进。切忌突然地、剧烈地运动,且要对运动项目进行选择,初期应选择腰部活动和负荷相对少一些的运动项目,并在运动时采取佩带宽腰带或腰围等保护措施。 在众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中,游泳运动较为适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但应注意运用正确的游泳姿势及游泳池水温不宜过低,并在游泳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游泳的时间不宜过长,运动中有一定的时间间歇,以避免腰部过度疲劳。 只要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加重,就必须休息,待症状好转后方可再进行体育运动,切不可盲目坚持活动。总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适当地进行一些体育运动,不仅可增强腰部血液循环而起到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加强腰背肌的力量,使腰椎稳定性增强,起到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作用。 功能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中起什么作用? 功能锻炼又称练功疗法,在我国古代称为“导引术”,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防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过程中进行自我锻炼的一种方法,与手法治疗、药物治疗、理疗等方法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功能锻炼的最大特点是患者能自我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过程,有利于调动患者治疗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作用见如下几点: (1)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急性发作期,功能锻炼主要是采用适应性牵拉运动和放松运动相结合的体育运动来缓解腰部肌肉痉挛,起到推动气血流通,改善血液循环,达到促进炎性渗出吸收、神经根水肿消散、防止神经根粘连的作用。 (2)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缓解期,功能锻炼主要是进行加强腰背肌力量和改善腰腿功能的锻炼。如能长期坚持这种锻炼,就能使腰背肌强壮有力,起到代替腰围的作用,并可以纠正腰部不良姿势,增强腰椎的稳定性,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 (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病史较长,多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或肌力下降,腰背肌力量减弱或不平衡。局部的练功疗法可以通过自主的活动加强肌肉的收缩能力,从而达到治疗和防止肌肉萎缩的作用。 (4)功能锻炼在配合其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在手术和手法复位、牵引结束,患者又充分卧床休息后,适当进行功能锻炼,可加强腰背肌和后纵韧带的力量,为进一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解除压迫症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对巩固疗效、降低复发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练功疗法在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有何优点? 在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多采用练功疗法,这种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简单易学。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练功疗法动作简单,通俗易懂,患者能很快学会并掌握,可自行开展治疗。 (2)可随时随地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疗不受场地、时间的限制,并不需要投资购买特殊器材。可根据场地开展不同体位的练功疗法。因此,患者无论是在工作单位,还是在家庭或公园,都可随时随地进行。 (3)有利于调动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程较长,迁延难愈,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反复发作,练功疗法使患者自我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过程,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心理康复,并能克服急躁情绪。 (4)有其他疗法不可替代的作用。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较长,多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肌力下降或腰背肌两侧不对称的情况,练功疗法可极大程度地改善这种状况。 (5)有防止复发和预防作用。练功疗法可在手术、手法、牵引之后作为一种巩固和提高疗效、防止复发的手段,并能矫正工作和生活中的腰部不良姿势,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 如何科学地开展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在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若锻炼不当,轻则对身体无益,重则使病情加重,因此如何科学地开展功能锻炼是每个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十分关心的问题。 (1)选择适宜的方法:适宜的运动量和练功方式的选择是保证练功疗效的关键,因此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以及疾病的不同,选择适宜的练功方法和运动量,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安排练功内容,才能使练功取得满意的疗效。 (2)注意动作的准确:正确的练功姿势是练功疗法能强身健体的保证,不正确的练功姿势不但不能起到防病祛病的目的,而且有可能加重原有的疾病。因此,医生在指导患者练功时要正确详细地讲解练功的动作要领,一招一式都要准确,并将练功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目标对患者进行解释,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加强其练功的信心和耐心。 (3)严格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练功的运动量应由少到多,幅度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要严格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以练习时不加剧疼痛,或稍有轻微反应而能忍受为标准,切不可急于求成。 (4)避寒保暖:练功过程中要适应四季气候的变化,随天气的变化加减衣服,天凉时要注意保暖。虽有“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之说,但必须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和疾病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特别注意避风寒,以防引起外感等兼症。 (5)持之以恒,坚持练功:俗话说“练功容易,守功难。”就是说学会练功的方法并不难,难就难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要获得预期的疗效,必须学会正确的练功方法,坚持天天练,月月练,坚持不懈,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半途而废,将会前功尽弃。 如何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练功疗法? 练功疗法在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重点锻炼腰背肌的基础上,兼顾加强腰部和双下肢功能运动,调整腰椎两侧和下肢肌张力,而达到缓解症状的功效。现将具体锻炼动作介绍如下: (1)按摩腰眼 预备姿势:坐位或立位均可,两手掌对搓发热后,紧按腰部。动作:双手掌用力向下推摩到骶尾部,然后再向上推回到背部,重复12~24次。 (2)风摆荷叶 预备姿势:两脚开立比肩稍宽,两手叉腰,拇指在前。动作:①腰部自左→前→右→后作回旋动作,重复12~24次。②再改为腰部自右→前→左→后作回旋动作,两腿始终伸直,膝关节稍屈,上肢伸直,双手轻托腰部,回旋的圈子可逐渐增大,重复12~24次。 (3)转腰推碑 预备姿势:两脚开立比肩稍宽,两臂下垂。动作:①向右转体,左手成立掌向正前方推出,右掌变拳抽回至腰际抱肘,眼看右后方。②向左转体,右手变立掌向正前方推出,左掌变拳抽回至腰际抱肘,眼看左后方,重复12~24次。推掌的动作要缓慢,手腕稍用力,臂部不要僵硬,转体时头颈与腰部同时转动,两腿不动,推掌与握掌抽回腰间的两臂速度应该一致。 (4)掌插华山 预备姿势:两脚开立比肩稍宽,两臂下垂。动作:①右掌向右搂回腰际抱肘,左掌向正右方伸出(如用力插物状),身体向右转,成右弓步;②左掌向左方平行搂回腰际抱肘,右掌向正左方伸出,身体向左转,成左弓步。眼看插出之手掌,手向外插出的动作可稍快,重复12~24次。 (5)双手攀足 预备姿势:两脚开立,比肩稍宽两手置于腹前,掌心向下。动作:①腰向前弯,手掌向下按地。②还原,重复12~24次。注意:两腿要伸直,膝关节勿屈曲,弯腰角度因人而异,不可强求。 (6)白马分鬃 预备姿势:两脚开立,比肩稍宽,两臂下垂,两手交叉,如左腰有病,左手交叉在前;右腰有病,右手交叉在前。动作:①身体向前俯,眼看双手,两手交叉举至头顶上端,身体挺直;②两臂上举后向两侧分开,恢复预备姿势。上举时如向上攀物状,尽量使筋骨伸展,向两侧分开时掌心向下成弧线,重复12~24次。 (7)凤凰顺翅 预备姿势:两脚开立比肩稍宽,两手下垂。动作:①上身下俯,两膝稍屈,右手向右上方撩起,头也随转向右上,眼看右手,左手虚按右膝;②上身仍下俯,两膝仍稍屈,左手向左上方撩起,头也随转向左上,眼看左手,右手下放虚按左膝。头部左转或右转时吸气,转回正面时呼气,转动时用力要轻。手臂撩起时动作要缓慢,手按膝时不要用力。重复12~24次。 (8)飞燕点水 预备姿势:患者俯卧,头转向一侧。动作:①两腿交替向后作过伸动作;②两腿同时作过伸动作;③两腿不动,上身躯体向后背伸;④上身与两腿同时背伸;⑤还原,每个动作重复12~24次。 (9)仰卧架桥 预备姿势:患者仰卧,以两手叉腰作支撑点,两腿屈膝成90度,脚掌放在床上。动作:以头后枕部及两肘支持上半身,两脚支持下半身,成半拱桥形,挺起躯干。当挺起躯干架桥时,膝部稍向两边分开,重复12~24次。 (10)行者下坐 预备姿势:两脚开立,距离与肩同宽,两手抱肘。动作:①脚尖着地,脚跟轻提,随后下蹲,尽可能臀部下触脚跟,两手放开成掌,两臂伸直平举;②起立恢复预备姿势。注意:下蹲程度根据患者的可能,不应勉强,必要时可扶住桌椅进行,重复12~24次。 (11)四面摆莲 预备姿势:患者两脚正立,双手叉腰,拇指在后。动作:①右小腿向后提起,大腿保持原位,然后右脚向前踢出,足部尽量跖屈;②右腿还原再向后踢,以脚跟触及臀部为度(图-B);③右下肢抬起屈膝,右脚向里横踢,似踢毽子一样;④右下肢抬起屈膝,右脚向外横踢。练完后换左下肢作同样动作,每个动作重复12~24次。 (12)仰卧举腿 预备姿势:仰卧位,腿伸直,两手自然放置体侧。动作:作直腿抬举动作,角度可遂渐增大,双下肢交替。每个动作重复12~24次。注意:双下肢抬举角度应根据患者的可能,不应勉强。 (13)蹬空增力 预备姿势:仰卧位,腿伸直,两手自然放置体侧。动作:①屈髋屈膝的同时踝关节极度背伸;②向斜上方进行蹬踏,并使足尽量跖屈,双下肢交替进行,每个动作重复12~24次。 (14)蹬车活动 预备姿势:坐在一个特制的固定练功车或健身器上。动作:作蹬车活动,模拟踏自行车,重复动作2~4分钟。 国家公务员如何做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健体操? 国家公务员坐的时间较长并运动少,适当地做一些腰部的保健操,能增强腰部的肌肉,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神经粘连和炎症,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我们介绍一套腰部的体操运动供大家参考。 (1)体转运动:两脚开立同肩宽,大小臂屈曲于胸前,小臂朝上,肘部下沉,掌心相对。以腰为轴,先向左转体,还原,再向右转体,还原,重复8~12次,第二次可稍用力。 (2)体侧运动:两脚开立同肩宽,右手上举,左手叉腰。以腰为轴,上体左侧屈,然后左手上举,右手叉腰,向右侧屈,每个动作重复8~12次。 (3)腰部绕环:两脚开立同肩宽,两手叉腰,以腰为轴,先向左绕环360度,再向右绕环360度,每个动作重复8~12次。 (4)腰腹运动:两脚开立同肩宽,两臂上举,掌心向前。以腰为轴,先向后仰体,再向前屈体,以手指或手掌尽量触地,每个动作重复8~12次。 (5)抱腿:两脚并立,左腿支撑,右腿高抬大腿,贴近胸部,两臂经两侧抱膝,左右交替,每个动作重复8~12次。 (6)压腿:①弓步压腿,两腿前后开立,成弓箭步,两手按压前大腿上,上体下压,左右交替,每个动作重复8~12次。②侧压腿:左腿屈膝,右腿向侧方伸直,左手按压左膝,右手按压右膝,上体下压,左右交替,每个动作重复8~12次。 (7)下蹲:两脚开立同肩宽,两手按压双膝,先半蹲再起立,每个动作重复8~12次。 (8)膝绕环:两脚开立同肩宽,身体半蹲,两手按推双膝,先向左绕环,然后再向右绕环,重复8~12次。 (9)整理运动:两脚开立,两臂侧平举,掌心向下,同时一腿提膝,然后臂腿同时下垂,然后换腿重复上述动作,每个动作重复8~12次。 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外出时应在护理上注意什么?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因事外出时,应随时观察自己的病情,并加以保护,避免病情的复发或加重,需注意以下几点: (1)在外出长时间坐车或行走时,最好佩戴腰围,加强腰部的保护,同时起到支撑作用,避免腰部再次出现扭伤。 (2)注意避免长时间固定于某种姿势,以免腰背肌出现疲劳而加重腰腿痛症状。 (3)注意保暖、防寒、防潮。在外出期间尤其是秋冬两季,应随天气的变化增加衣服,尤其注意腰背部及下肢的保暖,在冬季最好睡铺有电褥或类似保暖床。 (4)在外出期间除注意适当休息外,还应注意身体的锻炼,利用临时场所,可进行腰背肌的功能锻炼及前屈、后伸、旋转运动,同时双下肢也应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 (5)在外出期间如腰部有不适感或不慎再次扭伤腰部时,医院进行诊治。千万不可忽视或强忍痛苦,以至延误病情。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如何在旅途中做腰部保健操? 在长途旅行中,由于车船的颠簸摇晃以及长时间保持某一种姿势,人们往往感到疲劳和不适,尤其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常会感到腰腿部不适或腰腿痛症状加重。如能在旅途中做腰部保健操,可消除疲劳和不适,避免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情复发或加重,从而愉快地到达目的地。下面介绍几种保健操: (1)坐势: ①仰头同时双臂上举。上举时吸气,下落时呼气,重复8~12次。 ②上体正直,两肩后耸,同时挺胸仰头,用力使两侧肩胛骨靠近,重复8~12次。 ③双手叉腰,以腰为轴,向左、右转体,左右交替8~12次。 ④双手扶膝,先伸直右腿,还原,再伸直左腿,还原。左右交替8~12次。 (2)立姿: ①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后伸,双手在体后交叉握住,然后仰头挺胸,同时双手向下压,重复8~12次。 ②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双手叉腰,然后向左、向右交替转体,重复8~12次。 ③直立,双手叉腰,然后左、右腿交替上抬,原地踏步8~12次。 ④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扭转上体,带动双臂左右摆动,全身放松。 (3)卧姿: ①仰卧,腿伸直,双手自然置于体侧,屈髋屈膝,同时踝关节极度背伸,然后向斜上方进行蹬踏,并使足尽量跖屈,左右交替,重复8~12次。 ②仰卧,双手自然置于体侧,做直腿抬举动作,左右交替,重复8~12次。 ③俯卧,两腿交替向后做过伸动作,重复8~12次;然后,两腿同时做过伸动作,重复8~12次。 ④俯卧,两腿不动,上身躯体向后做背伸动作,重复8~12次,然后上身躯体与两腿同时做背伸动作,重复8~12次。 卧床休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怎样下床?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卧床休息期间,也仍有大、小便等情况需要下床,怎样下床才能避免腰椎过度活动,减少腰部负担呢?患者仰卧位下床时,先将身体小心地向健侧侧卧,即健侧在下,两侧膝关节取半屈曲位,用位于上方的手抵住床板,同时用下方的肘关节将半屈的上身支起,以这两个支点用力,患者会较容易坐起,然后再用手撑于床板,用臂力使身体离床,同时使半屈的髋、膝关节移至床边,然后再用拐杖等支撑物支持站立。按上述方法起床可使躯干整体移动,从而减少了腰部屈曲、侧屈、侧转等动作,不致引起腰部疼痛或不适。如病人难以单独下床,可在家属帮助下以同样方式下床。 怎样保持良好的站立姿势? 站立姿势不良,特别是脊柱不正,会造成椎间盘受力不均匀,是造成椎间盘突出的隐伏根源。正确的站立姿势应该是两眼平视,下颌稍内收,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小腿微收,两腿直立,两足距离约与骨盆宽度相同,这样整个骨盆就会向前倾,使全身重力均匀地从脊柱、骨盆传向下肢,再由两下肢传至足,以成为真正的“脚踏实地”。此时人体的重力线正好通过腰椎椎体或椎间盘后部,可有效地防止髓核再次突出。 劳动时应采取的站立体位是:膝关节微屈,臀大肌轻轻收缩,自然收缩腹肌,这样可使骨盆轻微后倾,腰椎轻度变直,减少腰骶角的角度,增加脊柱支撑力,减轻椎间盘的负担。 长时间一个姿势站立是不可能的,可以改为“稍息”的姿势,即一侧脚向前跨半步,让体重放在一侧下肢上,而使另一侧下肢稍加休息,两侧交替。站立不应太久,应适当进行原地活动,尤其是腰背部活动,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劳。一旦发现不良站立姿势应及时纠正,良好的站立姿势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髓核再次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采取什么样坐姿? 人类的坐姿五花八门,但并不是自己感到舒服的坐姿就是好的坐姿。正确的坐姿应是上身挺直,收腹,下颌微收,两下肢并拢。如有可能,最好在双脚下垫一踏脚或脚凳,使膝关节略微高出髋部。如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则应在上述姿势的基础上尽量将腰背紧贴并倚靠椅背,这样腰骶部的肌肉不会太疲劳。久坐之后也应活动一下,松弛下肢肌肉。另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宜坐低于20cm的矮凳,应坐有靠背的椅子,因为这样可以承担躯体的部分重量,使腰背部相对处于松弛状态,减少腰背劳损的机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什么样的睡眠体位比较好? 人的睡眠姿势大致可分为仰卧、侧卧和俯卧三种方式。仰卧时,只要卧具合适,四肢保持自然伸展,脊柱曲度变化不大。侧卧一般不必过于讲究左侧还是右侧卧位,因为人在睡眠中为了求得较舒适的体位,总要不断翻身,一夜约20~45次。俯卧位时胸部受压,腰椎前凸增大,易产生不适感。所以,一般以采取仰卧位和侧卧位为宜。有条件的患者,仰卧位时应在双下肢下方垫一软枕,以便双髋及双膝微屈,全身肌肉放松,椎间盘压力降低,减小椎间盘后突的倾向,同时也降低髂腰肌及坐骨神经的张力,这样能有效地防止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最佳体位。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选择何种床铺? 正常人的一生约有1/3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床铺的种类很多,过软的床铺在人体重量压迫下可形成中间低、四边高的形态,很容易造成腰背部肌肉张力的增高,日久则导致局部肌肉、韧带平衡的失调,直接影响腰椎的生理曲线,使椎间盘受力不均。因此,从治疗和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角度出发,选用木板床较为合适。但单纯应用也可使腰椎产生轻度弯曲,在潮湿地区因透气性差而易引起垫被霉烂,所以一般使用时应将被褥铺垫得松软合适,这样才能在很大程度上维持腰椎的平衡状态。另外,我国北方寒冷地区的火炕,也与木板床有相似的优点,还可通过加温以御寒,产生热疗作用,有利于放松痉挛的肌肉,缓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