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农历七月廿一,也是庚申月的丙寅日,此时离白露节气还有三天。今年秋季会干旱吗?收成如何?明天的天气有预兆。
1·秋季的季节特点
秋季三个月从立秋开始,到立冬节气之前结束。立秋到白露之间属于申月,是季节消耗夏季火气而不断变强的阶段。
申月夏季的火气还没有完全褪去,依然会出现比较炎热的天气,雨水也相对比较多。
从白露节气到寒露之间属于酉月,这个月是秋季力量最强的一个月,月中的秋分节气更是秋季金气的顶点。过了秋分,金气就开始减弱,冬水随即萌生。
所以过了白露之后,随着昼夜温差的不断拉大,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小小的露珠。秋露的出现释放了空气中的湿气,于是雨水就跟着少了,秋季凉爽干燥特点已经相当明显。
特别是秋分之后,冬水力量的萌生使秋风之中慢慢多了些许寒气。所以人们说“一场秋风一场凉,一场白露一场霜”。
从寒露到霜降属于戌月,戌为火库。此时夏季的火气已经被消耗殆尽,无论是阳光里,还是秋风中,都再也没有了炎热的感觉,代之而来的是瑟瑟秋风、清冷秋阳。直到立冬节气到来,大地开始慢慢进入寒冷的冬天。
所以立秋是秋季特点显现的起点,申月夏秋两季交替,酉月秋季力量最强;秋分是秋季力量的顶点,秋分后秋季力量减退,冬季力量萌生。戌月是冬秋交替的开端,大自然开始为进入冬季做准备。
2·七月廿一的特点
明天是七月廿一,这天是秋季申月的倒数第三天,秋季申月已经接近尾声,很快就到白露节气。正处于处暑第三候“禾乃登”阶段,“登”的意思就是成熟,代表此时田里各种作物开始陆续成熟,等待收获
《逸周书》中说:处暑三候农不登谷,暖气为灾。意思是如果这时候庄稼还没有收获归仓,那就预示着夏季火气消退缓慢,季节交替出现异常,容易引发异常天气甚至发生灾荒。
七月廿一也是庚申月的丙寅日,地支申为金属秋,寅为木属春,申和寅相对,也是春木与秋金相对,所以这天就是破日,是大耗之日。
月建申金被破,申中藏着的戊土、庚金、和壬水就会透出。土生湿,金生凉、水性寒,容易带来阴雨天气。寅破申的同时,申也消耗寅,寅中藏甲木和丙火,木生风,火带暖,所以阴雨天气持续时间并不长。
3·晴天好还是阴雨好?
七月廿一是庚申月的丙寅日,寅为平旦,也代表春季第一个月,代表冬寒退去,春暖将来;卯为日出,也指春季第二个月,代表春门大开,万物萌发。
所以寅和卯代表的都是少阳生发的力量,也就是自然界万物生长的力量,所以所有的寅卯日都是“合日”。万物生长都离不开阳光,因此古代人认为这两个日子下雨是件令人忧虑的事。
古籍《京房占》中称:诸寅卯日,有小雨小急,大雨大急。意思是寅卯日下雨,无论雨水大小都令人担忧。担忧的自然是作物的收成,所以明后两天都宜晴不宜雨。
这天也是秋季丙日,老话说“春丙阳阳,无水插秧;夏丙阳阳,干断长江;秋丙阳阳,干谷上仓;冬丙阳阳,无雪无霜”。
四季的丙日晴天都会带来一段时间的干旱。秋季是收获的季节,秋季丙日的阳光带来的会给谷物的成熟、收获提供助力,所以如果明天是个晴天,预示着会有段时间的干旱,同时就预示着秋季作物丰收有望。
明天农历七月廿一,也是申月丙寅日。申与寅相对为破,是大耗,要注意守住钱财,不争吵;这天也是天刑日,容易发生争吵,消耗感情和亲情以及钱财。
同时这天也是秋季丙寅日,宜晴不宜雨,如果晴天预示秋季干旱,但作物收成会不错;如果下雨则会给收获带来些麻烦。#一座城就是一部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