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阴气渐浓,阳气潜藏于肾澎湃在线

白癜风协会常务理事 https://m-mip.39.net/pf/mipso_5522601.html
<

原创米医生素问轩

10月8日是长假最后一天了

同时

我们也正式迎来寒露

(年10月8日3:55:07)

寒露是秋季第五个节气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此时天气寒冷

露水将要凝结成霜

因此得名“寒露”

老规矩先来说寒露三侯

寒露一候:鸿雁来宾

(年10月8日至10月12日)

其实白露时

第一批鸿雁已经开始南飞避寒了

俗话说,先入为主

白露飞去南方的大雁

此刻已成为主人

寒露时才抵达南方

飞得最慢最慢的大雁

此刻只能沦为宾客了

寒露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10月13日至10月17日)

雀在这里指的是黄雀

大水是指大海

蛤(gé)就是蛤蜊

黄雀飞入大海怎么会变蛤蜊?

古人是在用「象」来阐述问题

黄雀在五行中属火

水在五脏之中对应的是肾

肾主封藏

肾在中医里

自古有「水火之宅、水火之脏」之称

WHY?

肾阴属阴,肾气属阳

肾中阴阳就像水火交融一般存寄于肾

这样干巴巴的文字

是不是很难脑补出个画面?

于是,古人用

「黄雀(火)一头栽入大海(肾)」

这个象来作为解题思路

把这个象放在「寒露二候」里

意味着:寒露一到

人的阳气慢慢开始潜藏于肾

寒露三候:菊有黄华

(10月18日至10月22日)

寒露快结束时

其它的花全都凋零了

只有菊花开始盛放

总的来说

寒露是气温由凉变寒的转折点

相对于白露

寒露意味着气温会更低了

白露-寒露-霜降

古人把「露」看作

气温由凉变冷的标志

同样是结在地面的露水

白露时「露凝而变白」

寒露时

「露气渐寒,将凝结为霜」

白露,只是觉得有点凉

到了寒露

开始觉得有一丝丝寒了

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

此时地面上的热(阳气)

下降到地下更多

而地面上的阴气渐浓

寒露之后

天气真的要冷啦

每年这个时候

中招感冒、呼吸道疾病的病人特别多

根据我以往的经验

我总结出下面三条

无论大人小孩

老少皆宜,没病防身

一、别迷信「秋冻」,尤其是你的脚

最近门诊有些病人来看病时,还光着大腿的。一个病人还对我说:“米医生,我春捂秋冻没事的。”

其实春捂秋冻的真正含义,是让你秋天变冷时,衣服要要慢慢加。

你可以从短袖到长袖衬衫,再到薄开衫,薄外套......而不是从短袖一下子到羽绒背心。

这样有意识地慢慢加衣服,稍微冻一冻,正好可以帮助毛孔的收缩,也有助于「秋收」

为什么民间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因为寒露之后,地面上的阳气更少了,阳气都潜藏到地下去了。

寒从脚起,寒露之后,给你的脚穿套上袜子吧

二,别迷信面膜,滋阴润肺防秋燥

寒露过后,秋燥的症状会加重,人很容易出现脸部皮肤干燥,口唇干裂,舌燥咽干,大便秘结

如果你每天敷面膜还不管用,试试滋阴润燥养肺生津的东东吧,有素问轩秋梨膏的,记得每天喝点

没有的童鞋,不如每天早上来点百合粥,百合味甘微寒,入心、肺经,它不仅能润肺,还能清心安神

百合30克,大米50克,加水毫升,煮到米烂汤稠,加点适量冰糖,如果咽干口燥、皮肤干燥较重的,还可以加玉竹、沙参或麦冬等。。。

三,别迷信秋冬进补,先调脾胃是王道

很多病人在立秋时,就开始问我:“米医生,是不是可以进补了?”

甚至,国庆后,医院开始预约膏方了。

要不要秋冬进补?真的看个人体质

现代人体质多瘀滞、湿热或是痰湿。如果你的脾胃,连一日三餐都不能好好消化掉,成天腹胀、嗳气、打嗝、大便还不成形......

那我真劝你,先好好调理一下脾胃,清理一下身体里的垃圾吧

因为再好的补品,你脾胃消化得了,身体吸收得进才叫补,否则补品只会帮倒忙。

进补前,只有把身体里扫扫干净,这样才能补的进去。

好了,总结一下:

寒露了,阴气渐浓,天气开始变冷,人与天地相应,阳气开始潜藏于肾。。。。

此时养生,除了御寒,穿上袜子,滋阴润肺,最最重要的就是——寒露后15日,是清理身体垃圾,为冬季进补打下基础的黄金时机!!!

为什么总有人冬天补不进?补出上火?

就是因为身体里垃圾太多,痰湿太多,瘀滞太多,挡住了补的道路。

好了,这个冬天想补一补的筒子们,现在正式发文通知你:寒露了,可以开始扫垃圾了,为今年冬天进补做准备了

所有今年冬天想补一补的童靴们,拿好不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qul.com/jybd/115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