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梦得水调歌头霜降碧天静霜降碧天静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方法 http://pf.39.net/bdfyy/bdfhl/241225/v2uuv6k.html

《水调歌头·霜降碧天静》

叶梦得〔宋代〕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

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

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

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

平生豪气安在,沈领为谁雄。

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

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译文霜降时节,天凉之际,碧天万里,一片岑静。边疆紧急的战事,催促着西风更加凄紧。半夜初听隐隐轻寒的秋风声,摇撼着萧萧落叶梧桐。登高望远,千里关河寥落,所见却是山河破碎、国土沦丧,怎不令人痛心与悲伤,故只能借酒浇愁,与君同醉。阵阵战鼓闹醒了清晓,练兵场上骏马飞奔驰突,矫健的骑士个个拉满雕弓。岁末将晚,客人争笑,问衰翁“我”。平生的豪气如今在哪呢,纵横驰骋,谁才是真正的英雄?“我”哪里比得上席间如龙似虎的岳德将领,挥手处,弦声响,一箭双雁,坠落在遥远的碧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真是令人惭愧,想起心中凌云壮志,不禁回头望向云中郡,何日才能攻克。注释望日:指月亮圆的那一天。即农历每月十五日。秋事:秋日农事。虎士:勇士,指岳德。云中:指云中郡,汉代北方边防重镇,魏尚、李广曾在这里抗击匈奴。赏析

这是宋代词人叶梦得的一首霜降习射词。

绍兴八年,九月十五日,与客人习射西园,词人因为生病,不能参加练习射箭。而岳德将领,弓的力量比二石五斗还要多,仍能三发连中,观看的宾客都很吃惊。词人见此情景,心中有所感,填词以示宾客。

当时的大背景是靖康之变,北宋灭亡,词人作为建康府知府,处于战斗前沿,时刻要准备战斗,所以要练习射箭,增强本领,以防备来犯之敌,同时也为择机收复失地做准备。因而,习射之中也藏着词人的一份报国之志。“回首望云中”,拿下云中郡,收复失地,正是词人的志向所在。

这首词最绝妙之处在于借秋景写爱国之情,借习射言豪情壮志。整体诗境大抵不脱爱国二字。所以,我们在读词中景物时也能感受到景物背后的那份爱国情怀。

霜降时节,天凉之际,碧天万里,一片岑静。这是写霜降节气的天气特征,一个是碧,一个是静,霜降之美,天气之好,为下文与客习射提供了条件。

边疆紧急的战事,催促着西风更加凄紧。这是写心中之忧。“霜降”点出习射时间。“碧天静”“秋事促西风”,言霜降天气特点,同时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这是一个多事之秋,许多事情尚未完成,词人面对国家形势,忧心忡忡。

半夜初听隐隐轻寒的秋风声,摇撼着萧萧落叶梧桐。这是写霜降之景。霜降节气,秋声带着一丝寒意,尤其是“梧桐”意象的带入,给全词笼罩着一层凄凉的意境。半夜三更,词人不睡觉,他表面是在听秋声,其实更在为国事担忧。

“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这三句写借酒浇愁。词人所愁何事?皆因登高望远,千里关河寥落,所见却是山河破碎、国土沦丧,怎不令人痛心与悲伤。故只能借酒浇愁。

阵阵战鼓闹醒了清晓,练兵场上骏马飞奔驰突,矫健的骑士个个拉满雕弓。时间由半夜转至清晨。词境也由个人转为习射场。“叠鼓”,使人振奋。“飞骑”,使人充满希望。有引弓的威猛将士,何愁失地不归。

然而,遗憾的是词人自己因为偶感风寒,不能参与习射。所以,才有“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一个“争”字,将宴饮时宾客的欢笑,与诗人的失落,进行了鲜明的对比。

平生的豪气如今在哪呢,纵横驰骋,谁才是真正的英雄?这是写报国之志。平生豪气安在?一句振聋发聩的发问,将爱国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哪里比得上席间如龙似虎的岳德将领,挥手处,弦声响,一箭双雁,坠落在遥远的碧空。猛士在,守四方,这令词人欣慰。可是反观自己,却年华老去,真是令人惭愧,但“我”仍然心系云中,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十字饱含深情,“廉颇虽老,尚善饭”的爱国形象跃然纸上。

明人毛晋在《石林词跋》中说叶梦得,“不作柔语殢(tì,纠缠)人”。“碧天”“高城”“关河”“叠鼓”“飞骑”“雕弓”等意象创设了寥廓的意境,皆不似柔语。

“平生豪气”,虎士矫健,心系云中,一扫儿女之态,充满了深沉的忧国之思和豪迈的报国之情,令人振奋,毫不拖泥带水,干脆利落,果断爽朗。

纵览全词,沉郁雄健,豪放雄浑,意境阔大,思想深邃,报国之志与年华之悲,贯穿秋词,是为霜降词中的上乘佳作。作者:严勇,文学硕士。曾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刊发诗评百余篇。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全国青年作家班第三期学员。已出版文史集《泰州史话:运盐河边的城市》,散文集《读书旅行》、随笔集《风韵泰州》。发表文章千余篇。现为报社编辑。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qul.com/jyzl/11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