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就是指诗词的收束句,亦即是第四句,此句最重要。它既可浑圆章法,更是作者“感发意志”“体物写情(刘勰〈文心雕龙〉)”“神光所聚(刘熙载〈艺概〉)”的“诗眼”和“词眼”所在。
诗词的结句的方式很多,但不外乎明结和暗结两种。一是直接抒情、言志、阐理。另一种是“以景语结情语”(张炎)。所谓“以景结情”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抱负,即以“揽物”结“关合之情”。这样做的好处是形象含蓄、耐人咀嚼。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作者在第四句表达出自己为政清廉,如冰清玉洁一般的自豪感。
起承转合是作诗的常格。也可打破常格,出奇制胜.这当由诗人根据内容需要而作选择。据刘熙哉《隋唐嘉语》载:“薛道衡聘陈,为《人日》诗云:‘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南人嗤之曰‘是底言,谁谓此虏解作诗?’及云:‘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及喜曰‘名下固无虚士’”薛道衡此诗,格法变化迥异常规,是为活法。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亦属活法的成功范例。
吕居仁《夏均父集序》中说:“学诗当学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具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又不背于规矩也。”沈德潜《说诗语》中说:“诗贵性情,亦需论法。杂乱无章,非诗也。然所谓法者,行所不得不行,止所不得不止。而起伏照应,承接转换,自神明变化于其中。若泥定此处应如何,彼处应如何,不以意运法,转以意从法,则死法矣。试看天地间水流云在,月到风来,何处着得死法。”
下面这组七绝即是主要锻炼第三四句写法,最喜欢首?
七绝月夜
诗酒昨宵魂梦又,檐秋霜降壁灯寒。
十三楼外天心缺,应补团栾白玉盘。
十三楼外,主要指龙光塔有十三层。
团栾,圆貌。唐任华《杂言寄杜拾遗》诗:“积翠扈游花匝,披香寓值月团栾。”清纳兰性德《菩萨蛮》词:“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栾月?”
指圆月。宋林逋《又咏小梅》诗:“摘索又开三两朵,团栾空绕百千回。荒邻独映山初尽,晚景相禁雪欲来。”借指月光。清纳兰性德《菩萨蛮·回文五》词:“月也异当时,团栾照鬓丝。”
七绝中年腹便便
龙光塔外江城月,白水山前沧海烟。
壮岁他乡诗骨宛,岂堪玄草腹便便。
玄草,文稿,书稿。唐武平一《奉和幸新丰温泉宫应制》诗:“侍从推玄草,文章召虎贲。”清金人瑞《顺治庚子正月北向叩首敬赋》:“何曾袖里无玄草,所至堂中有白椎。”
腹便便,形容肚子肥满。《后汉书·边韶传》:“韶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嘲之曰:‘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宋陆游《芋》诗:“陆生昼卧腹便便,叹息何时食万钱。”这里借指,中年大肚,但诗文却没有多少。
七绝时光作证
白水茶庵归倦鸟,黄昏背影负秋山。
枫红一叶诗藏箧,记取时光证后还。
枫红一叶诗藏箧,或借喻红叶题诗传情的故事。
唐代红叶题诗、结成良缘的故事较多,情节略同而人事各异:德宗时贾全虚于御沟见一花流至,旁连数叶,上题诗句。全虚悲想其人,为之流泪。事闻于德宗,知为王才人养女凤儿所题,因以凤儿赐全虚。见宋王铚《补侍儿小名录》。元人杂剧如白朴《韩翠苹御水流红叶》、李文蔚《金水题红怨》皆演此故事。后以“红叶题诗”为托物传情之典。宋张孝祥《满江红》词:“红叶题诗谁与寄,青楼薄倖空遗迹。”
七绝诗胆书佣
秋风倦怠茂陵病,山寺恹吹祈福钟。
日落冈州十年客,再无诗胆作书佣。
茂陵病,茂陵书生,即指司马相如,或指文人,多指落泊文人。唐卢纶《晚秋山中别业》:“茂陵秋最冷,谁念一书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常有消渴疾。”后以“长卿病”形容文人之病。唐杜甫《同元使君舂陵行》诗:“我多长卿病,日夕思朝廷。”
冈州,新会古称冈州。
书佣,书的奴仆。清邹韬《三借庐笔谈·书佣》:“爱书者,爱其能贯我胸中,若但事护惜,是书佣也。”
七绝胡蝶与花
胡蝶可怜花可惜,花愁蝶恨两阑珊。
沧桑雨是红尘泪,尽葬浮生多少缘。
此首七绝以蝴蝶与花的情感纠结为意,再以沧桑雨与红尘泪来借喻人生。手法比较独特。既是写蝴蝶与落花,也是写人生本身。
#粉丝抽奖#
如何最快提高诗词水平?原创七律3首,十年尘事,相片微黄百感疏
小清新七绝5首,写尽秋日风情。诗词创作难在何处?有公式套用
这3首步韵七律,是否已赶上古人原作?茅居尘俗尽,酒酌隐情多
七绝要灵动而有韵味,5首示范,他乡昨夜花如雨,我是风前哪一枝